卓番林產品。圖由卓瑪提供
老師在指導工人紡織。圖由卓瑪提供
卓番林產品。圖由卓瑪提供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激發群眾智慧和創造力的重大改革舉措,是匯聚起經濟社會發展強大新動能的新引擎。近年來,西藏不斷加快推進“雙創”特色載體建設,激活產業發展新動能,拓展企業成長新空間,構筑人才集聚新高地,打造區域創新新引擎。
自治區科技廳科技創業服務中心主任包漢文介紹,“雙創”特色載體建設以來,西藏陸續出臺了《關于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三年行動計劃》《關于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若干意見》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不斷推動“雙創”特色載體成為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平臺、新引擎、新高地。
位于拉薩八廓街東側的恰采崗古建大院,是西藏卓番林文化有限公司主理人卓瑪和“隊友”們理想的創業場所。藍天白云、雪山草原,大美西藏讓人流連忘返。家鄉豐富的旅游資源和文化資源給卓瑪提供了創意。“開一家民族手工藝品店,讓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不僅能夠感受到西藏的風土人情,也能帶走一份只屬于西藏的伴手禮。”卓瑪告訴記者。
西藏卓番林文化有限公司,是一家匯聚了西藏各地傳統特色的手工藝品“集合店”,在“雙創”政策支持下,公司2019年投入運營,作為自治區級創新孵化平臺,卓番林依托文化、旅游主題,通過數據化、IP化、時尚化、市場化、產業化的新型模式,鏈接全球優質資源,搭建合作平臺,建立起一個開放完整的數據庫系統,收錄西藏各地手藝人的作品,向全球展示著西藏手藝人的技藝,并且手藝人的隊伍也在不斷壯大。
同時,通過“手藝研究+手作體驗+手藝培訓”,卓番林還打造了20余個民族手工藝“工作坊基地”,為婦女建立了“阿佳學堂+社區工廠”模式,帶動300多人實現了就業,讓西藏的手藝人不離家鄉也能夠養活自己、養好家。
27歲的旦增格桑來自林芝市,那里森林茂密,林下資源豐富,被譽為“西藏江南”。和卓瑪一樣,旦增格桑在魯朗創客雙創產業園開設了一家主打土特產品銷售的企業,帶動當地農牧民增收致富。“自己缺乏社會經驗,剛開始創業時并不是一帆風順,在園區創業導師的指導下,現在企業逐漸步入正軌,年營業額可達180多萬元。”
記者了解到,魯朗創客雙創產業園是林芝市首批自治區級眾創空間,通過產、學、研深度合作,促進科學技術創新各要素的有效組合,為入駐企業和團隊提供一站式的創業創新孵化服務。
包漢文介紹,近年來,西藏不斷加強眾創空間、科技企業孵化器、星創天地等創業平臺管理,推動“雙創”載體提質增效,各類“雙創”載體累計吸納就業3.85萬人,其中大學生10636人,這也讓“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成為了經濟發展的“源頭活水”。
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西藏已建成各類“雙創”載體138家,其中國家級“雙創”載體18家,自治區級“雙創”載體41家,“雙創”載體從業人員645人。2017年以來,各類“雙創”載體累計孵化企業數達4313家,在孵企業中高新技術企業數量56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147家,獲得投融資1.75億元,企業總產值達32億元,企業營利12.3億元,在孵企業擁有知識產權1029件,其中發明專利204件。
一組組數字的背后,是西藏以科技資源支撐型“雙創”特色載體建設為抓手,集聚創新要素,搭建創新平臺,優化創新生態的創新之舉,有力助推了西藏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