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起2023年8月中國志愿醫生進藏義診活動的點點滴滴,北京凌鋒公益基金會副理事長方明宇至今仍歷歷在目:
圖為2023年8月中國志愿醫生進藏義診活動部分志愿者留影
那年是我第三次進藏。從幾百張申報中經過層層篩選出的32名各科醫生和10余名志愿者,分三個義診組和一個手術組,分赴江孜縣人民醫院、仁布縣人民醫院、邊雄鄉加根村衛生室等日喀則市下轄1區5縣19個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開展義診活動。我主要負責駐扎在江孜縣人民醫院手術隊的帶隊工作,同時統籌隊伍在江孜縣的活動。
雖然已有心理準備,但當我們抵達江孜縣人民醫院的義診點時,院子里已經人頭攢動,鄉親們把義診點的入口圍得水泄不通。通過當地的翻譯得知,原來很多村民都是騎著摩托車拖家帶口,甚至步行跋涉四五十公里而來,早早等在這里。
圖為2023年8月中國志愿醫生進藏義診活動現場
早有耳聞當地醫療條件相對比較匱乏,村民看病不易。因為地廣人稀,當地百姓平日里看病要去找村醫,往往得走幾十里地。有些村醫有時也會帶著自己的“醫療箱”奔赴幾十里外的患者家,非常不容易。但是遇到疑難雜癥,他們很難及時找到解決辦法。
村民們急切擠在診室門口,我們的工作人員因難以維持秩序而有些焦急。可是,看著一張張飽含歲月滄桑的面孔上露出的憨厚又期盼的笑容,我心里很震撼也很感動,感覺自己來對了,什么高原反應、水土不服,都無關緊要了。
圖為2023年8月中國志愿醫生進藏義診活動現場
這次進藏義診配備了兩輛特種醫療車(分別配備移動核磁單元和移動高壓氧艙),其中移動核磁車跟隨我們手術隊駐扎在江孜縣人民醫院。等待做核磁的長隊從早排到晚,我發現,他們大部分是膝關節有問題。其中有一位老者,做完核磁等結果時,將身穿志愿者服裝的我也當做醫生,抓著我的手一直呢喃,我求助當地翻譯后才明白他想做手術,請我幫忙。于是我及時去找醫務人員溝通,經查符合手術指征,可以安排手術。當他得知可以接受手術治療時,緊緊抓著我的手,用藏語說著謝謝。雖然我聽不懂藏語,但那雙手,像他的臉和臂膀一樣黝黑,手心覆蓋了厚厚的繭,感覺很溫暖。
按照計劃,第一天義診活動應在下午五點鐘結束,但因為慕名而來的鄉親太多了,五點根本看不完。我們的志愿醫生沒有一句怨言,直到七點多才送走最后一名鄉親。我深深記得當時情景。醫生在屋內診療,屋外等候的鄉親們伴著落日席地而坐,沒有催促的喊叫,也沒有急躁的騷動。這一切就像家人在等待一頓普通的晚飯。
圖為2023年8月中國志愿醫生進藏義診活動現場
在工作中,我會時常總結不足,常做激勵,以期未來。例如,為促使援藏醫生與當地村醫形成無償的幫扶紐帶,實現大病不出自治區,同時,通過義診、建站,為村醫提供醫療培訓和支持,真正為當地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中國志愿醫生義診活動以康復健康小屋的設立作為基準點,建立設置醫療合作站。每個小屋都會通過專門打造的管理系統進行遠程管理和數據收集,提升當地的醫療服務水準和康復醫療水平,從而輻射至周圍鄉鎮。
還記得義診活動時,核磁車上醒目地貼有我們的目標“醫生圍著病人轉,妙不可言”。對于志愿者們來說,援藏活動是工作,也是責任,同樣“妙不可言”。我希望我們的援藏活動能定期做、持續做。也許,下一次我們會帶上更多特種醫療設備車輛,比如移動手術車,或者針對普遍疾病的眼科車、牙科車,沿著邊境線開到村民身邊去提供義診服務,真正做到醫生圍著病人轉。(中國西藏網 記者/王茜 口述/方明宇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