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是感知時代脈動最靈敏的“晴雨表”,以Z世代為代表的青年群體是互聯網的“原住民”。在2023“好評中國”網絡評論大賽中,這些風華正茂、意氣風發的青年成為了創作者筆下的主角。
2023“好評中國”網絡評論大賽官網共收到關于“青年青春”主題的作品有4412件,占比為5.0%。
這些作品運用文字、視頻、漫畫等多樣表現形式,展現并激勵著當代青年奮發有為,擔當大任,并在網絡上引發網友們的共鳴與大量討論。
在這些作品中,我們看到了對新時代青年挺膺擔當的贊揚,同時也看到了對新時代青年的美好期許。網友“山南水北”留言說:“中國青年銘于心,篤于行。我們用熱愛奔赴山海,必定能看見詩與遠方?!?/p>
作品《用熱愛赴山海 以卓越致青春》指出,“年輕人就如社會的多巴胺,只有青年競相出彩,祖國大地才能五彩繽紛”。
以Z世代為代表的青年群體,他們個性鮮明,卻也勵志進取。他們會更關注自己內心的想法,會更主動選擇自己希冀的生活方式滿足自己的情緒價值。這一點,也見諸于參賽作品中。
面對在年輕人中流行的“夜校潮”,作品《年輕人愛上夜校,這樣的夜生活“蠻靈咯”》認為:“藝術夜校的火熱,折射著年輕人旺盛的文化生活需求”“反映著年輕人拒絕‘宅文化’,主動自覺‘轉變’”。
不同時代的青春有不同的模樣,但追夢,是青春不變的主題?!白哉铱喑浴?,是對青年最有效的磨礪。
相比于過去,今天的中國青年所享有的物質條件和時代大環境是前人無法想象的,新時代中國的發展為青年成長提供了更好的環境。
不論是在校園刻苦學習增長本領的莘莘學子,還是奮戰在現代化建設一線的普通勞動者,亦或是賽場上為國爭光的運動健兒,中國青年生動展現著“衣食無憂而不忘艱苦、歲月靜好而不丟奮斗”的風貌。
2023年8月,18歲云南考生姚勝旺挖完姜回到家,用沾滿泥土的手簽收大學錄取通知書的場景引發廣泛關注,他也被不少網友稱為“挖姜男孩”。作品《每一個追夢的“挖姜男孩”都值得被溫柔以待》認為:追夢的過程沒有“放棄”二字,哪怕前進一點點,距離夢想就更近一點點,縱然生活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拿起拼搏的利劍,在苦澀中提取甜蜜,創造屬于自己的人生精彩。
視頻評論《年輕人問世界》中,來自科技創新、鄉村振興、特殊教育等領域的青年代表用自己的躬身踐行書寫關于夢想、家鄉、人生的答案,鼓勵廣大青年敢想敢為、創新求索。網友“眼淚成詩”表示:“觀看神州發射直播時發現總設計師與工程師都只有三十多歲,現在的科技人才都越來越年輕化了。”
漫畫評論《代表 好Young!》形象描畫了徐楓燦、吉列子日等“95后”全國人大代表履職的故事,作品認為,“青年興則國家興,‘95后’全國人大代表的閃亮登場,是當代青年在實現民族復興的賽場上奮勇爭先的真實寫照”。網友“芋泥波波奶茶”留言:“漫畫里的青年增添了一份可愛,激勵我也要像他們一樣奮斗。”
青年個體的夢想和價值在為時代主題奮斗的過程中實現。社會也需要創造條件,讓青年人能成長成才并履行使命。如何讓青年擁有更高質量的發展條件與更易出彩的人生機會,是創作者較為關注的一大方面。
圍繞廣受關注的“青年就業”問題,《要把青年就業創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提出,政府與社會應給予青年就業更多的政策與資金支持,聚焦就業崗位拓展、暢通就業渠道、提升就業服務優化。網友“戴上小紅帽”評論:“每年畢業季,就業成為了青年最焦慮困擾的問題?!本W友“未接來電”表示:“就業一直是維持經濟穩定發展的重要一環,青年是建設國家的主力軍,關注青年就業具有深刻含義。”
《讓青年科技人才“輕裝上陣”》中認為,各地應解決青年科技人才面臨的實際困難,在優化資源分配、減輕科研負擔和強化政策保障上下功夫,為青年科技人才卸下包袱、專注科研事業保駕護航。網友“非衣”評論稱,“為青年科技人才松綁,才能釋放他們的創造活力!”
有位作家說過:“青年的動人之處,就在于勇氣,和他們的遠大前程。”青春的風浸染奮斗的底色,才能這個時代創造更多“青春風暴”。正如作品《每一個追夢的“挖姜男孩”都值得被溫柔以待》所說,奮斗過、拼搏過、奉獻過,書寫過人生的精彩、攀登過人生的高峰,我們才能在以后回憶的時候,自信地道一句:追夢無悔!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