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光譜綜合觀測衛星投入使用
本報北京1月23日電(記者陳海波)23日,國家航天局在京舉行高光譜綜合觀測衛星投入使用儀式。該衛星具有高光譜、大范圍、定量化探測等特點,可實現污染氣體、內陸水體、陸表生態環境、蝕變礦物、巖礦類別等要素的綜合探測,為我國生態環境、自然資源、氣象等行業應用提供高質量、高可靠的高光譜數據。
高光譜綜合觀測衛星是國家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重大專項重要組成部分,于2022年12月9日成功發射。2023年11月,該衛星完成在軌測試總結評審,衛星狀態良好,各分系統功能正常,性能達到研制建設總要求規定的各項指標,具備投入使用條件。目前,衛星地面系統共接收數據245.2TB,生產1級產品數據85638景,生產應用專題產品19類。
衛星在軌運行期間,用戶單位在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氣象等領域開展了典型示范應用。此次使用儀式發布了衛星在軌交付應用產品,包括全球臭氧柱濃度監測圖、全球二氧化氮柱濃度監測圖、土壤水分監測圖、海冰監測圖、土壤重金屬污染程度分級監測圖、水質監測圖等高光譜數據圖像,展現了衛星在水污染防治、生態環境監管、礦產資源調查、地質環境監測、污染氣體動態監測、海冰監測等方面的綜合觀測能力和重要應用成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