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里出新 園區“拆”出兩百億級大產業
報廢汽車最終去了哪里?回收的破銅爛鐵還有沒有再利用價值?在滁州鳳陽,有個產業園能將這些看似無用的“破爛”變廢為寶。如今,鳳陽經開區循環經濟園片區匯聚一批龍頭企業,實現經營收入、工業總產值、稅收收入“三個翻番”,2023年產值做到了270多億元。以綠色循環產業壯大為“底盤”,以產業鏈延伸為驅動,正在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等產業發展上提速突破。
銅,導電性能好,是一種用途很廣的有色金屬,也是電線、電纜的主要材料。循環經濟的神奇之處就在于,不需要從銅礦淘資源,只要將廢舊的銅料重新加工,又能重新生成銅制品。3月20日上午,位于鳳陽縣劉府鎮的安徽拓美威銅業集團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一片繁忙。鏟車正將回收的廢舊汽車水箱、廢舊銅管等原料打包后,統一熔化冶煉。
“我們生產的銅有兩種,是黃銅和紫銅,黃銅主要用于汽車零部件、水龍頭等,紫銅導電性能好,可以用于電線電纜。”拓美威總經理葛驥兵手里拿著不同的銅制品介紹,這些銅制品已和新品無異。
經過分揀、熔煉后生成的銅桿、銅排和拉絲產品,既能單獨對外銷售,也能繼續做附加值更高的成品。
可千萬別小看了這些“破銅爛鐵”,用得好都是“金疙瘩”。拓美威投產后產值年年翻番,去年產值達到112億元,產品出口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下一步,將進行三期建設,做銅鋁全產業鏈。
與銅制品相比,鋁制品附加值更高。鋁的韌性更好、重量更輕,是汽車制造的重要材料。
在不遠處的東晟集團車間,摩托車發動機、易拉罐等已被打包好,即將被送往熔爐,經過熔煉、精煉和壓鑄環節后,還將進行精雕去刺和探傷環節,最終成為成品。這些成品用途廣泛,比如汽車節氣閥、光伏面板邊框等。
不僅僅能再加工銅和鋁等金屬,處理報廢汽車,也是園區的重要產業。在玉成洪武報廢汽車拆解回收利用公司,記者見到了報廢汽車的處理全過程。在摘取所有有價值零部件后,報廢汽車將被直接拆解為“鋼鐵疙瘩”,重新回爐再制造鋼鐵。
既有“簡單粗暴”的拆解,也有精細化的分揀。“汽車發動機,是最有技術含量的器件了,如果也直接拆解太浪費,我們將發動機里的連桿、曲軸、鋼頭等零部件拆解開,賣給下游再加工企業,很多零部件本身質量完好,完全能二次利用。”安徽柏科洪武零部件再制造公司負責人曹宏斌介紹。
上世紀90年代,鳳陽縣劉府鎮逐漸發展成為遠近聞名的報廢汽車拆解利用集散地,但由于當時市場多是自發、無序、小作坊式個體經營,廢舊汽車拆解不規范、不科學,給生態環境帶來了較大影響。2010年2月,為了對報廢汽車拆解行業進行合理化布局、科學化管理、規范化操作,鳳陽縣政府批準成立了滁州市報廢汽車循環經濟產業園,以“報廢汽車回收、拆解、資源化利用”為主導,相繼引進了一批規范化運作的龍頭企業。
目前,該園區是全國唯一一家以報廢汽車為載體的國家“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循環經濟,也成為鳳陽縣六大產業之一。
而依托這樣的產業基礎,鳳陽正加快謀劃引進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優質項目,在全省首位產業的全產業鏈布局中卡位發展、實現突破。
“前不久,國家出臺政策鼓勵設備以舊換新,這對于循環經濟發展是重大利好。”鳳陽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循環經濟產業鏈常務副鏈長史學軍表示,將持續秉承綠色高質量發展理念,加粗拉長循環經濟產業鏈條,真正招引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廣并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項目,推動產業鏈向中下游延伸、價值鏈向中高端派生,力爭到2025年實現工業總產值超過300億元。(記者 王弘毅)
·記者手記·
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對縣域而言,立足自身優勢,走一條從有到優的存量升級、增量突圍的產業培育路徑,是因地制宜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行之有效的路徑。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