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呵護孤殘兒童快樂成長
盛夏的呼和浩特綠草如茵、鮮花盛開。6月13日,記者走訪呼和浩特市兒童福利院時,看到孩子們有的做手工、有的玩游戲、有的進行康復訓練,一張張純凈天真的笑臉寫滿了快樂與幸福。走廊里,“感恩的心,感謝有您”愛心翅膀宣傳墻上,格外醒目地展示著當年與習近平總書記合影的小朋友們近年來的成長變化。
“時間過得真快。”工作人員告訴記者,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考察時來到呼和浩特市兒童福利院看望孩子們,至今已經過去9年了。當年總書記看完孩子們表演手語操《感恩的心》之后,與孩子們合影時懷抱的寶祥,如今已經被家庭收養,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旁邊有視力障礙的天宇,現在已是浙江特殊教育職業學院大一學生;抱著總書記贈送的大黃鴨的蓮蓮,在國家的資助下,進行了手術和康復治療,從原來無法站立、不能生活自理,到現在可以擺脫助行器獨立行走去衛生間,獨立洗漱、穿衣、穿鞋,語言交流、肢體運動、社會交往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當年那個在陽光小屋用手語和總書記交流的聾啞女孩王雅妮,已經走上呼和浩特市特殊教育學校的講臺;站在雅妮旁邊的閆志凈,從西北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畢業后,目前在呼和浩特市第四中學任教。
2014年1月28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呼和浩特市兒童福利院時,看到孩子們無憂無慮的學習和生活,動情地說,有一顆感恩的心很重要,對兒童特別是孤兒和殘疾兒童,全社會都要有仁愛之心、關愛之情,共同努力使他們能夠健康成長,感受到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
多年來,呼和浩特市兒童福利院所有人始終牢記總書記囑托,努力前行,把“感恩”融入福利院文化建設,將“感恩的心、感謝有您”作為院文化主線,通過打造不同主題特色的服務品牌,構建起“多服務團隊、多領域擴寬、多效能創新”的工作框架,不斷提高服務兒童的能力水平,讓孩子們在溫馨的大家庭里健康快樂地成長,讓他們永懷感恩之心不忘回報社會。
特別是近年來,呼和浩特市兒童福利院堅持全心全意服務孤棄兒童,著力打造“模擬家庭”養育模式,本著科學育兒、親情撫育標準,逐步提高在院兒童生活質量。2014年,這種撫養方式受到習近平總書記肯定后,得到了進一步拓展延伸。在原有的基礎上,探索創新出“5+5”精細化養育模式,豐富了原有的養育模式,形成模擬家庭、單元式、公寓式、小家庭、醫護結合5種養育模式,并按照年齡、身體殘疾程度和生活自理能力把兒童劃分為5類,根據兒童需求合理安置,幫助孤棄兒童實現綜合發展。
在多種養育模式服務下,每一位兒童都得到了精心護理,生活質量得到進一步提升。目前,福利院逐步配備了電動起立床、醫用跑步機、減重步態訓練儀、言語吞咽訓練儀等理療設備,服務重度腦癱兒童。成立了兒童懸吊康復工作站智能輔助移動機器人、心理健康智能評估系統等一批智能康教設備被用于孤棄兒童的能力素質提高。各區域按照撫育標準更新配備適合的床鋪、家具、空氣消毒、溫度調節等設備,各生活用房設置合理,科學安排兒童一日生活作息時間,動靜相宜、環境舒適,孩子們吃、穿、用、玩具等與普通家庭相當,還能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活動室進行游戲。
生活在兒童福利院的孩子們都能享受到貫穿始終的個別化、標準化、專業化的特殊教育、醫療救治和康復訓練。截至目前,已有130余名特需兒童在“5+5”精細化養育模式中受益,在院內“醫養結合式”養育模式中得到康復護理效果顯著,綜合康復訓練率達98%,康復有效率達95%以上。(記者 皇甫秀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