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面來風朋友圈不斷擴容
7月的內蒙古大地萬物勃發,利好消息不斷刷新著內蒙古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外開放歷史記錄:7月4日,以“智簡DC,綠建未來”為主題的2023全球數據產業峰會在烏蘭察布市召開,600余名國內外數據產業專家、企業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數據產業趨勢和技術變革,分析數據產業發展形勢,把脈數據產業發展態勢,共話“云谷烏蘭察布”未來。7月5日,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至俄羅斯赤塔市定期航班正式恢復通航,為兩地休閑旅游、經貿合作、文化交流等活動提供便利條件……
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效應不斷增強
“敞開胸襟,開放擁抱八面來風”,內蒙古底氣十足!
6月5日至8日,習近平總書記第四次在內蒙古考察時深情囑托:“要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和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提升對外開放水平,構筑我國向北開放的重要橋頭堡,在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發揮更大作用。”
7月3日至5日,中國共產黨內蒙古自治區第十一屆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提出:“要完善口岸基礎設施,打造高水平開放平臺,在解決‘酒肉穿腸過’問題上拿出大動作,更好服務共建‘一帶一路’,建設好我國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
使命催征,內蒙古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內蒙古李牛牛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業務人員登錄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向烏拉特海關申領了一份RCEP原產地證書,往馬來西亞簽證一票貿易值3.4萬美元葵花籽。憑借這份證書,企業享受了零關稅優待。
“通過海關、金融等部門協同共建‘一帶一路’,釋放RCEP協定紅利,助力農產品出口駛上通關‘高速路’。我們企業積極出海搶單,培育了跨境電商出口新業態。”公司總經理李文說,“政策托底、措施加碼下,企業生產的籽仁生貨在中東地區的市場占有份額不斷放大。我們的熟制籽仁和高檔堅果也在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等‘一帶一路’新興市場和RCEP締約國火出圈兒。”
從摸索前行到搶單出海,“一帶一路”倡議10年來,內蒙古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加強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和東三省的聯通,扎實推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雙向直接投資合作,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效應不斷增強。內蒙古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朋友圈不斷擴大,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效應顯現。
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雙向直接投資朋友圈不斷擴大
使命催征,內蒙古不斷拓展對外開放格局。
2016年3月25日,首列從內蒙古出境的蓉歐試驗班列順利通過二連浩特口岸,內蒙古與中歐班列實現了“第一次親密接觸”。
1個月后,一列來自江蘇的“蘇滿歐”專列從滿洲里出境,10天后便到達目的地波蘭華沙。
從那時起,內蒙古進入中歐班列時代。
“內蒙古中歐班列經過6年的發展,實現平穩運行,成為內蒙古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務實合作的重要載體和拓展對外開放新空間的重要支撐。從2016年開行33列到近年來穩定在300列左右,中歐班列開行實現年均增長58.2%。截至2022年底,內蒙古累計開行中歐班列超1500列,運輸12.6萬TEU標準集裝箱,貨值30億美元。”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處處長劉興波介紹。
不斷架設的交通樞紐,持續釋放的政策紅利,讓內蒙古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雙向直接投資朋友圈不斷擴大,越來越多沿線國家投資者將目光投向內蒙古。
“截至2023年5月末,內蒙古企業在俄羅斯、蒙古國、柬埔寨、印度尼西亞、新加坡等28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設立境外投資企業354家,占全區境外投資企業的74.37%,中方協議投資總額36.26億美元。來自韓國、俄羅斯、蒙古國、新加坡、薩摩亞等20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外國投資者在內蒙古設立外商投資企業105家,占全區外商投資企業的13.29%,投資總額21.7億美元。”人民銀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資本項目管理處負責人介紹。
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優勢產業互補不斷迭代升級
使命催征,內蒙古積極優化產業結構。
2022年6月,內蒙古銥鉬智匯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生產的國內首臺純國產化的200噸級巨型智能礦用寬體卡車EM200成功落地。
“該公司是由藍馳創投(香港)領投的一家高科技外商投資企業,項目的落地填補了鄂爾多斯市綠色金融領域跨境股權融資方面的空白。”公司負責人介紹。
利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資源稟賦差異,內蒙古積極推動自身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在新發展格局下,內蒙古與沿線國家的優勢產業互補不斷迭代升級。
內蒙古不斷鼓勵支持資源開發、鋼鐵、電力、輕紡、農牧業、乳品加工等自治區優勢產業“走出去”,開展國際產能合作。
統計顯示,截至2023年5月末,內蒙古在蒙古國、俄羅斯、南非、柬埔寨等國家和地區設立近200個境外資源勘探開發、境外制造加工及帶動出口(含境外帶料加工)項目。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為有效提高企業全球要素配置能力,在研發核心關鍵技術、先進管理經驗等高端要素資源和重要戰略性資產方面取得突破,內蒙古積極從韓國、俄羅斯、新加坡等沿線國家引資,在儀器儀表制造、廢棄資源綜合利用、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專用設備制造等數十個高技術產業部門設立外商投資企業50余家。
伴隨著波瀾壯闊的改革,內蒙古對外開放的步伐邁得更加穩健。
內蒙古緊抓共建“一帶一路”機遇,與俄蒙地方政府和部門建立起多層次互訪和協商會晤機制,主動承接落實中俄、中蒙開放合作重大任務,不斷完善涉俄蒙產業園區、邊民互市貿易區、跨境經濟合作區、綜合保稅區及中蒙博覽會等各類合作平臺,著力推動與俄蒙雙向直接投資在更高水平、更深層次務實合作。
截至2023年5月末,內蒙古企業已在俄蒙兩國設立境外投資企業288家,占全區境外投資企業的60.5%,中方協議投資總額22.76億美元;來自俄蒙的外國投資者在內蒙古設立外商投資企業39家,占全區外商投資企業的4.94%,投資總額1.33億美元,內蒙古在“中蒙俄經濟走廊”的核心樞紐地位已經建立。
5月23日,伊利集團旗下新西蘭威士蘭乳業在霍基蒂卡工廠舉行乳鐵蛋白工廠開工儀式。這個總投資7000萬新西蘭元(折合人民幣3.02億元)的項目建成投產后,將使伊利躋身乳鐵蛋白產能全球前三。
伊利威士蘭乳業駐地董事李志強說:“乳鐵蛋白是乳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性稀缺資源,該項目對于打破核心技術壁壘,提升全球行業話語權,深化長期戰略布局,具有重要意義。項目的啟動,將助力伊利和威士蘭構筑更具競爭力的雙贏發展格局。”
共享“一帶一路”機遇,共譜開放合作共贏之曲。
“內蒙古企業在投資沿線國家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也為東道國創造了眾多就業崗位和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沿線國家對內蒙古投資也在推動著自治區經濟高質量發展。”內蒙古自治區宏觀經濟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處處長曹永萍指出。
赤峰澳亞現代牧場有限公司是中國與新加坡合作大放異彩的典范。投資總額達2.55億美元的澳亞現代牧場項目讓阿魯科爾沁旗紹根鎮境內大片退化的荒漠變身牧草綠野、奪目花壇。公司還為當地提供就業崗位500余個,帶動當地青貯玉米種植面積達3萬畝。
在共建“一帶一路”中,像這樣實現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事情不勝枚舉。
藍圖繪就千般景,奮楫爭先正當時。
“一帶一路”10年之旅,內蒙古企業正在國家戰略的引領下,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姿態融入世界各國共同發展和繁榮的大格局中,以綿綿之力,鑄久久之功,闊步改革開放新征程。(記者 李永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