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qc0qw"></strike>
  • <strike id="qc0qw"><menu id="qc0qw"></menu></strike>
    中國西藏網 > 專題2021 > 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 致敬榜樣

    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七一勛章”獲得者|百歲兩院院士陸元九:把一生精力獻給祖國航天事業

    發布時間:2021-07-18 22:36:00來源: 新華網

      在炮火下求學、在荊棘中拓荒,他用汗水、青春為祖國實現火箭升空、衛星環繞、九天攬月、踏足火星的壯麗夢想貢獻了力量;至情至性,他是學生們眼中的“大先生”,更是我國自動化科學技術開拓者之一……他的足跡訴說著一代中國知識分子求索報國的曲折多艱,他的經歷詮釋著中國共產黨人的拳拳初心。


    上世紀90年代,陸元九在北京慣導測試中心調研時在門前留影。新華社發(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供圖)

      生于1920年的他,是29位“七一勛章”獲得者中最年長的一位。他就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委顧問,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陸元九。

      他是世界上第一個慣性導航博士

      【在抗戰炮火下艱難求學】

      1920年1月9日,陸元九出生在安徽一個書香人家,家庭給了他良好的熏陶。


    1990年,陸元九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參加國際學術會議時留影。新華社發(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供圖)

      20世紀30年代,在抗戰的炮火下,陸元九和同學們艱難求學,經武漢、宜昌到達重慶接受大學教育,是中國本土第一批系統學習航空技術的大學生。

      40年代中期,陸元九考取了赴美公費留學生的名額,最終進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工程系學習深造。

      當時,多數留學生根據國內的學習基礎通常選擇理論方面的專業。但陸元九覺得既然到了美國,就要學習一些新東西。

      二戰后,自動控制技術得到迅速發展,慣性技術已在航空和地地導彈上開始應用,但作為導航尚處于萌芽階段。喜歡嘗試挑戰的陸元九選擇了儀器學,成為著名自動控制專家查爾斯·德雷珀教授的首位博士生。

      【世界上第一個慣性導航博士學位】

      儀器學專業,學的是慣性導航,難度極大。聰明刻苦加上扎實的功底,讓陸元九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績,導師也對這位來自中國的學生刮目相看。

      1949年,陸元九迎來兩大喜事:一是獲得博士學位,二是與留美碩士、安徽同鄉王煥葆喜結良緣。獲得博士學位后,29歲的他被麻省理工學院聘為副研究員、研究工程師,在導師的科研小組中繼續從事研究工作。

      直到20世紀80年代,那些在出國潮中到麻省理工學院留學的年輕人還在口口相傳:曾有一位中國人在這里獲得了世界上第一個慣性導航博士學位,他就是陸元九。

      他首次提出“回收衛星”概念、主持第一臺大型精密離心機研

      【首次提出“回收衛星”概念】

      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讓久居海外的陸元九無比向往。幾經周折,陸元九一家終于踏上了回國的輪船。


    陸元九在1995年留影。新華社發(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供圖)

      當時,中國科學院正在籌建自動化所,國家分配在這方面有專長的陸元九到自動化所,任研究員、研究室主任,后任副所長,參加研究所的籌建和慣性導航技術的研發。

      “要進行人造衛星自動控制的研究,而且要用控制手段回收它。”研究中,陸元九首次提出了“回收衛星”的概念。與此同時,我國首個探空火箭儀器艙模型在陸元九和同事們的手中組裝出來。

      “完善一代、研制一代、探索一代”。工作中,陸元九一直倡導要跟蹤世界尖端技術。在他的帶領下,中國航天先后開展了一批預先研究課題以及各種測試設備的研制工作,為我國慣性儀表研制奠定了堅實基礎。

      【我國第一臺大型精密離心機也在他的主持下誕生】

      20世紀60年代初,陸元九在中科院、中國科技大學同時負責多項工作,每天都要工作十幾個小時。這期間,他還堅持撰寫專著,把自己在陀螺、慣性導航方面的所學所用編撰成書。

      1964年,他的著作《陀螺及慣性導航原理(上冊)》出版,這是我國慣性技術方面最早的專著之一,對我國慣性技術的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此后,陸元九主持組建了中科院液浮慣性技術研究室并兼任研究室主任,主持開展了我國一系列重要科技項目的研發。在長春,我國第一臺大型精密離心機也在他的主持研制下誕生。

      他推動我國慣性導航事業跨越發展

      陸元九經常受邀參加各類評審、論文答辯等會議,由于個性耿直,大家一聽陸元九要參會,往往格外緊張。

      大家明白:“陸老要求嚴。”這種嚴格來自對航天產品的負責。他常說:“我們的產品是要上天的,一定要保證質量。要求嚴格,可以進步快一點。”

      【注重人才培養在航天專家里出了名】

      讓年輕人“進步快一點”,一代接一代擎起航天事業的旗幟,是陸元九的夙愿。人們評價:“陸院士注重人才培養,在航天專家里出了名。”在陸元九關心下,航天系統自培高學歷人才已成風尚。

      2000年以后,耄耋之年的陸元九依舊活躍在航天一線,經過幾年調研和思考,航天人才科學作風培養系統工程的構想,逐漸清晰起來。2005年,陸元九發表文章《航天人才科學作風培養》。一代又一代航天青年才俊,在陸元九的指導下,成長為作風優良的航天工作者。

      陸元九院士在航天時代電子公司激光陀螺實驗室與同事探討問題(2006年攝)。新華社發(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供圖)

      陸元九一生簡樸,卻捐出自己的大筆積蓄,資助科學研究。

      陸元九的一生推動了我國慣性導航事業的跨越發展,也培養了一大批領軍人才。在他90歲生日時,學生們專門發賀信寫道:“盡管我們現在都已年過古稀,但我們多想再在教室里聽您講述各種‘原理’。”

      【把創新當作一場沒有終點的長跑】

      “我國航天事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每一步前行都離不開黨的領導和支持。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我很榮幸獲得了‘七一勛章’,這不僅是我個人的榮譽,更是全體航天工作者的榮譽。”陸元九說。

      不久前,在陸元九曾經工作過的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一場名為《感動我們》的頒獎典禮在北京東高地隆重舉行,以表彰那些在平凡崗位上做出不凡貢獻的航天人。

      他們中,有改變半個多世紀的火箭彈性載荷設計方法的青年設計師曾耀祥;還有和陸元九一樣留學歸國后攻克世界難題的復合材料專家李軍平……


    1995年,陸元九與夫人在家中。新華社發(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供圖)

      作為新一代航天人,他們用實際行動接過以陸元九院士為代表的老一輩航天專家的接力棒,越過艱難險阻,勇攀科技高峰。

      “希望新一代的科技工作者們,把創新當作一場沒有終點的長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前行、科技報國,把人生最寶貴的年華奉獻給我們偉大的國家和民族。”陸元九動情地說。

    (責編: 蘇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久久91精品国产91久久麻豆|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久香蕉| 国内精品videofree720| 日产精品一二三四区国产| 久久青草精品38国产免费|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综合精品| 国产91在线精品| 在线亚洲v日韩v| 免费精品国产日韩热久久| 久久久久久精品免费免费自慰| 国产成人精品AA毛片|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按摩|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 |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线路|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毛卡片|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国产|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9性| 2021成人国产精品| 久久国产亚洲精品无码| 日韩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网小说 | 国产精品亚洲а∨天堂2021|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免费加勒比 | 日韩十八禁一区二区久久| 国产精品无码制服丝袜| 国产精品视频公开费视频| 国产精品福利影院| 国产精品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天堂avav在线|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播放器下载|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日韩丝袜一区| 日韩人妻潮喷中文在线视频| 蜜桃导航一精品导航站| aaa级精品久久久国产片| 国产成人毛片亚洲精品|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三寸蜜桃| 97久久精品午夜一区二区|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码|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网站 | 精品国产sm捆绑最大网免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