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音樂教育以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為主要目標。但在新的教育形勢下,為了更好地服務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學生全面發展,應進一步將音樂教育拓展到價值引領層面,以實現技能傳授與價值塑造有機統一。作為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課程思政深度融合了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本文將重點探討高校音樂課程思政的價值意蘊與建設路徑。
高校音樂課程思政的價值意蘊
培育文化認同和民族自信。音樂是文化的重要載體,各民族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審美情趣、價值觀念等都可以通過不同的音樂作品體現出來。加強音樂課程思政建設,可有效提升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例如,可讓學生在欣賞、分析、學習中國傳統音樂作品時,深入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獨特魅力,進而培養學生的民族自信心、愛國主義精神等。
提升審美能力和人文素養。音樂教育的本質之一是審美教育,如學生通過對經典作品的欣賞,可培養敏銳的音樂感知能力。加強音樂課程思政建設,可促進學生審美能力和人文素養提升。例如,教師引導學生對音樂作品所傳達的情感、思想、精神內涵等人文因素進行思考,使學生深入了解音樂作品所蘊含的人文精神和價值理念,從而真切感受音樂之美。
弘揚家國情懷和時代精神。許多音樂作品承載著不同時代人們的情感記憶與價值追求,是時代精神的寫照。加強音樂課程思政建設,可進一步弘揚家國情懷和時代精神。例如,高校音樂課程可通過選取具有代表性的紅色經典音樂作品進行教學,讓學生在了解這些作品的創作背景、音樂風格、思想內涵等過程中,感受愛國熱情和革命精神,激發學生的家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
高校音樂課程思政的優化路徑
增強教師課程思政專業技能。教師是高校音樂教育的實施者,其課程思政意識、專業技能等與課程思政價值塑造效果有著直接關聯。高校要加強對音樂教師的培訓,提升教師的課程思政意識和專業技能。例如,組織與課程思政教學相關的專題講座,幫助教師深入了解課程思政的內涵、目標、方法等;開展與民族音樂相關的研討會,幫助教師擴展知識面,繼而更好地開展音樂課程思政教學;舉辦與教學技能相關的培訓班,幫助教師提升教學水平,更好地服務音樂課程思政建設;鼓勵教師加強自身學習,如自覺參加線上音樂教學、傳統音樂文化論壇等,在不斷學習中提高綜合素質與人文素養。
挖掘音樂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在音樂史論課程中,教師可通過《西方音樂史》比較巴洛克時期與古典主義時期的音樂表達,引導學生用歷史唯物主義觀理解藝術發展與社會變革的辯證關系,構建起“時代音樂成就-歷史事件關聯-當代價值轉化”教學框架。在音樂表演課程中,教師可選擇《我的祖國》等具有思想性、藝術性和教育意義的曲目進行教學,達到訓練學生氣息控制、咬字吐字等技法目標的同時,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音樂情感和愛國情懷的同構性。在音樂教育課程中,如《音樂教學法》《音樂課程與教學論》等,教師可通過剖析優秀音樂教學案例,向學生傳授先進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勇擔教育使命的責任意識,鼓勵他們今后在自己的教學崗位上繼續踐行課程思政教育理念,不斷傳承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創新音樂教學方式和手段。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的創新,可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思政教育內容的感染力和實效性。然而,傳統的音樂教學主要采取教師講授和學生練習兩種方式,形式比較單一。對此,教師可以布置“音樂思政創作項目”等教學作業,讓學生以小組合作方式參與到音樂項目選題、調研、創作、表演的全過程,以此來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作靈感。如以“建設史上的勞動號子”為主題,學生們通過采訪當地老一代建設者,收集號子素材;再結合流行音樂的編曲手法,將號子節奏轉化為適配的現代鼓點,既解決了傳統音樂元素的現代轉化難題,又讓學生在實地考察過程中加深對時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認知。此外,通過校園音樂會、音樂比賽等形式將學生們創作的項目成果呈現出來,以形成思政育人閉環。
開展各類音樂思政主題活動。實踐活動是高校音樂教育的重要延伸和補充,也是開展課程思政的有效載體。高??赏ㄟ^舉辦音樂會、音樂比賽、音樂節、音樂社團等豐富多彩的實踐項目,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獲得思想啟迪,在參與音樂實踐活動中獲得價值引領。例如,可以舉辦與經典紅色音樂作品相關的演出,通過精心策劃節目編排和現場講解,邀請校內外專業音樂團體或優秀學生樂團、合唱團來校表演,使學生在欣賞經典音樂作品的同時,深入了解作品所蘊含的革命精神和愛國情懷。再如,可舉辦紅色音樂節,進一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音樂審美觀念和價值取向,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創新意識和組織協調能力,把課程思政貫穿于實踐活動的全過程,以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適應時代發展需求,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是高校音樂教育從技能傳授向價值引領轉變的必然之舉。通過課程思政教學改革,高校音樂教育可以在提升學生音樂功底和藝術素養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此,高校應進一步加強音樂課程思政建設,以培養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強烈社會責任感和高尚道德品質的創新型音樂人才,為繁榮我國社會主義文化事業、推動社會文明進步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作者單位:新疆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