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新業態、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新就業群體規模不斷擴大,這些新興領域已成為新時代基層黨建工作的重點領域和前沿陣地。抓好新興領域黨建工作,應緊盯“麻繩最細處”發力,牽住工作“牛鼻子”,以“開放式”管理模式、“融合式”黨建體系、“暖心式”特色服務,切實把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新就業群體團結凝聚在黨的周圍。
抓機制、強合力,變“單打獨斗”為“整體聯動”。新興領域點多線長面廣、高度分散、動態變化,參與監管部門多、涉及主體多,必須匯聚各層級、各方面力量資源。要強化橫向協同,堅持“管行業管黨建、管領域管人群”,把管業務抓黨建工作職責寫入業務監管部門“三定”規定,不斷優化兩新工委運行機制,形成兩新工委牽頭抓總、行業黨委具體推動、相關部門協同配合、街道社區屬地管理的工作格局,確保新興領域黨建工作“統得起、兜得住、管得好”。加強縱向聯動,將新興領域黨建納入市、縣、街道(鄉鎮)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工作責任制述職重要內容,推動省、市州、縣(市、區)兩新工委上下聯動、貫通發力。
抓重點、強突破,變“有形覆蓋”為“有效覆蓋”。新興領域形態靈活、流動頻繁、基礎較弱。聚力新興領域黨建攻堅,要扭住“牽一發動全身”的關鍵點,集中力量“攻山頭”。常態化開展“四個同步”行動,一手抓底數摸排、組織建設,一手抓動態評估、調整優化,防止“為建而建、邊建邊散”。突出重點企業、重點行業、重點區域、重點群體,沿著新業態工作鏈條和線下節點,采取單獨組建、鏈條聯建、行業統建、屬地兜底等方式,推動組織全覆蓋;對暫不具備組建條件的,通過建立工會、共青團、婦聯組織等方式,實現工作全覆蓋。
抓服務、強關懷,變“漠不關心”為“新心相映”。新就業群體普遍辛苦,職業貢獻度和社會認同感有落差。應愛“新”,發動全社會建設友好和諧社會,打造“友好樓宇”“友好街區”“友好商圈”等多元場景,讓他們感受到各界的體貼善意。應暖“新”,統籌利用黨群服務中心,在新就業群體集聚區建設“暖新驛站”,讓快遞小哥、外賣騎手、網約司機等新就業群體“冷可取暖、熱可納涼、渴能喝水、累能歇腳”。應維“新”,健全以黨組織和黨員為主渠道的訴求收集辦理機制,梳理涵蓋子女入學、住房保障、困難救助等方面服務事項清單,不斷完善新就業群體關愛保障機制。
抓融合、強效能,變“管理對象”為“治理增量”。新就業群體是美好生活的追求者、創造者和守護者,也是社會治理依靠的重要力量。找準新興領域黨建與企業治理的結合點,組織黨員圍繞企業創新發展、改進管理等開展建言獻策、承諾踐諾活動,引導黨員在優化流程、降本增效等方面打頭陣、當先鋒。搭建新就業群體參與基層治理的有效載體,引導新就業群體到社區報到,通過組建黨員先鋒隊、紅色騎手等形式,引導新就業群體兼任網格員和樓棟長,參與城市文明建設,全方位凝聚向上向好、同心同向的治理力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