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中國經濟網評論員子房先生認為,穩住“就業大盤”的任務并不輕松。進一步多措并舉穩定和擴大就業,無疑是各地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此背景下,加強零工市場建設,把它培育成促進就業的“蓄水池”,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關系千家萬戶。數據顯示,一季度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為5.2%,同比下降0.3個百分點。總體保持穩定的就業形勢,得益于我國經濟運行回升向好、企業加快復工復產、勞動力市場活躍度提升,疊加穩就業相關政策持續顯效。
但要看到,穩住“就業大盤”的任務并不輕松。進一步多措并舉穩定和擴大就業,無疑是各地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此背景下,加強零工市場建設,把它培育成促進就業的“蓄水池”,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近年來,我國靈活就業人員增長迅速,已達到兩億多人的規模。一些人從事家政保潔、建筑維修、外賣騎手等工作,還有不少年輕人借助數字經濟發展的“東風”,或成為平臺主播,或投身創意設計,使“不設限”的人生打開更多可能。伴隨技術革新與需求升級,還會有很多新職業被創造出來,在助推零工市場擴容的同時,也使得新業態不斷涌現。
新業態催生新職業,新職業帶動新就業。新職業不是憑空而生,而是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不斷培育和壯大后的自然顯現。以直播電商為例,除了網絡主播外,還催生出主播經紀人、場景包裝師、直播講師、直播編輯、選品師等新崗位。可以看到,經濟“蛋糕”在持續做大,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尤其是服務業在GDP中的比重已近“半壁江山”。以服務業為主的零工市場,其快速發展將有利于吸納更多就業勞動力,持續增強我國經濟的就業彈性。
去年12月,為促進零工市場高質量發展,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印發《關于加強零工市場規范化建設的通知》,要求各地將零工市場納入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工作。為此,各地要按照零工聚集在哪里,市場就建設在哪里,服務就保障到哪里的思路,既鼓勵更多企業入駐,搭建公開透明的供需對接平臺,又做好線上建設,實現全轄區零工市場信息聯通、集中發布崗位招聘信息,這樣,人們才能愿意來并且便捷用。
按時取酬、安全保護、職業培訓等勞動權益保障是勞動者后續關注的重點問題,這也是零工市場解決“有沒有”之后,追求“好不好”的重點所在。比如,北京平谷綠谷零工市場每月10日和20日舉辦現場招聘會,設立零工專區,為勞動者提供費用日結的靈活用工崗位;又如,浙江諸暨首個零工市場工會在店口制造業零工市場成立,旨在關愛零散就業人群,服務基層群眾,保障零工合法權益……各地因地制宜把零工市場建設好,從而進一步拓寬就業渠道,促進社會穩定,培育發展新動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