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新“國九條”),這是繼2004年、2014年兩個“國九條”之后,國務院再次出臺資本市場指導性文件,將對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產生重大影響。本期欄目對該話題進行理論問答。
主持人:趙鑫
嘉 賓:劉佳寧(廣東省社會科學院財政金融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新“國九條”透露出從嚴監管、防范風險的信號
主持人:在您看來,新“國九條”新在何處?
劉佳寧:新“國九條”更強調資本市場在“規范中發展”。“嚴把規則”“加強監管”貫穿全文,透露出從嚴監管、防范風險的信號,意味著高水平保障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將是下階段的發展趨勢。具體而言,新“國九條”的新主要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一是在上市公司層面,新“國九條”圍繞完善發行上市制度、強化持續監管、健全退市制度等多方面提出要求,進一步把好上市公司“入關口”、暢通“出關口”,推動上市公司提升投資價值。二是在金融機構層面,重點強調完善證券基金行業薪酬管理制度,加強交易監管。針對部分量化資金和做空力量擾亂市場秩序的問題,新“國九條”提出“出臺程序化交易監管規定,加強對高頻量化交易監管”、“嚴肅查處操縱市場惡意做空等違法違規行為”,同時提出“加強戰略性力量儲備和穩定機制建設”,均有助于增強市場內在穩定性。三是在深化改革層面,明確大力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做好“五篇大文章”,護航經濟增長新動能。新“國九條”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更好服務高質量發展”政策舉措的提出,將提升對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的包容性,更好服務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國家戰略實施,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
解決好居民財富投向哪、怎么管、如何保值增值三大關鍵問題
主持人:新“國九條”強調必須始終踐行金融為民的理念,提出要更加有效保護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市場上中小投資者占大多數,但他們的抗風險能力普遍較弱。在您看來,如何保護好他們的合法權益?對于廣大居民群眾日益增長的財富管理需求,您認為應該如何滿足?
劉佳寧:為更好保護他們的合法權益,一是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完善股權結構,實現股權結構的優化,激勵上市公司回報投資者;二是健全上市公司可持續信息披露制度,嚴格執行退市制度,保證中小投資者的知情權;三是依法依規從嚴監管市場,加快補齊監管存在的短板弱項,嚴打造假欺詐、操縱市場、內幕交易等行為;四是完善投資者的教育體系,讓中小投資者形成正確的投資理念,增強風險意識。
為滿足居民日益增長的理財需求,財富管理行業需要加快業務轉型升級,為客戶提供更加有針對性、個性化的服務,創造更多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的機會。因此,要解決好居民財富投向哪、怎么管、如何保值增值三大關鍵問題。一是加強財富管理產品創新,滿足多樣化財富配置需求。圍繞著力做好“五篇大文章”,積極創新構建涵蓋貨幣類、固定收益類、權益類和另類投資等大類資產的全面財富管理產品體系;考慮居民風險承受能力及財富配置需求,提供與居民流動性、收益性、安全性等相匹配的財富管理產品。二是健全客群精細管理體系,安全把控投資者的資金流向。堅持科技賦能,推動金融科技與財富管理深度融合,構建多層次客戶體系,全面做好客戶精準畫像,提升金融服務的可獲得性、便利性和普惠性;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嚴厲打擊內幕交易、操縱股價等損害投資者利益的違法違規行為,守護好公平公正公開的良好市場生態。三是完善資本市場監管體制機制,滿足居民對理財收益的合理預期。完善上市公司分紅激勵機制,鼓勵加大現金分紅力度,增強資本市場的賺錢效應;多措并舉提升上市公司投資價值,加大退市監管制度,堅決淘汰績差、空殼公司,督促上市公司回歸本源、做優做強,增加投資者分享業績增長紅利的渠道。
新“國九條”為資本市場長期穩健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主持人:新“國九條”將對資本市場產生哪些積極影響?
劉佳寧:當前我國資本市場發展仍處在新興加轉軌的初級階段。新“國九條”的發布,為資本市場的長期穩健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首先,新“國九條”明確了新時期資本市場的發展方向和目標,提出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突出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這有助于實現資本市場的戰略目標。同時,新“國九條”還強調了服務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性,對于必須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的主題、引導資本有序流動具有重要意義。其次,新“國九條”的發布進一步增強了資本市場的包容性和穩定性,提出了一系列具體改革措施,涵蓋發行上市、退市、監管、風險防范等多個方面,旨在解決資本市場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對于提升資本市場的質量和效率,具有重要的戰略指導意義。此外,新“國九條”還強調了資本市場的開放性和國際化,提出要堅持統籌資本市場高水平制度型開放和安全,加強開放條件下的監管能力建設,深化國際證券監管合作等,這有助于推動我國資本市場與國際市場的接軌,吸引更多的國際資本參與,提升我國資本市場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
(責任編輯:臧夢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