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如何吸引更多高質量外資、提升貿易投資合作水平和充分釋放市場、人才等方面潛力,是制約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因素。而優化營商環境是培育和激發市場活力、增強發展內生動力的關鍵之舉。《粵港澳大灣區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建設三年行動計劃》中明確提出,對標國際一流水平,聚焦經營主體關切,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營商環境邁向更高水平,為建設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提供支撐。未來,要繼續發揮橫琴、前海、南沙、河套四大合作平臺作用,堅持改革創新,全方位推動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以自身發展助力大灣區構建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完善創新營商制度體系,筑牢大灣區營商環境法治之基。加強大灣區營商環境制度供給,為經營主體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有助于推動資金、人才、技術等關鍵要素流入粵港澳大灣區,為大灣區經濟發展注入活力。一要健全營商環境法治體系,充分借鑒其他先進城市優化營商環境的法規經驗,從全局出發加強立法頂層設計;對照國際高標準投資與貿易規則,加快建立與之相適應的制度。二要加強重點領域和新興領域制度建設,建立健全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重點領域制度,加快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等新興領域立法。三要全面清理涉營商環境制度規定,對于不符合優化營商環境的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等,及時進行排查并清理。推動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是實現要素高效便捷流動和市場一體化,優化大灣區營商環境制度體系建設的重要一環。通過四大平臺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先行探索、經驗積累,為優化營商環境走出一條行之有效的道路。
深化營商公正文明執法,構建大灣區效能型監管模式。文明監管執法是打造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的重要環節。在市場準入方面,要加快構建全鏈條監管體系,完善事前事中事后監管,靈活運用信用監管、行業監管、“互聯網+”監管、觸發式監管等監管模式與工具,構建“準入+監管”閉環管理體系,實現各領域市場準入全鏈條、多方位、多渠道監管,促進各領域規范健康高質量發展;要對涉及多部門、管理難度大、風險隱患突出的監管事項,建立健全跨部門準入綜合監管制度,強化條塊結合、區域聯動,提升準入監管的精準性和有效性。在創新監管制度方面,要建立健全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依據經營主體信用風險分類結果合理確定、動態調整抽查比例和頻次;同時,要全面建立企業信用狀況綜合評價體系,實行“聯動協同、一網通辦”的信用修復制度。在深化綜合行政執法改革方面,要建立綜合行政執法部門與專業執法部門間的協同聯動機制,打造綜合行政執法智慧服務平臺,提升執法效率;要依法建立容錯機制,推行市場監管系統免罰清單,對符合條件企業首次輕微違法行為免予行政處罰,以包容審慎的態度對經營主體進行柔性執法。
推進公正高效司法,提升大灣區營商質效。維護司法公平正義,通過提升司法質效為經營主體提供良好的營商環境。一要持續強化知識產權創造、運用和保護,著力建設支撐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加強電子商務、進出口等重點領域和關鍵技術環節的知識產權執法,探索建立知識產權執法聯動協作機制,加強跨區域跨部門知識產權執法保護協作,建立完善知識產權案件跨境協作機制。二要推動建立共商共建共享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鼓勵經營主體選擇商事調解和仲裁機構解決商事爭議糾紛,同時加強司法機關與仲裁、調解機構及行業協會商會的協調對接。三要引進和培育專業調解組織,推動商事糾紛化解線上進行。四要進一步提升司法工作質效,為經營主體提供智能、便捷、高效的服務和保障,加強平臺共建和信息共享的深度與廣度。
優化法律服務體系,培育大灣區法治人才。持續健全大灣區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為經營主體提供更加全面的公共法律服務,向大灣區輸送更多的優質人才。一要進一步完善涉外法律服務,為企業提供法律咨詢、公證服務、矛盾糾紛調處等一站式專業法律服務,推動企業加強法治文化建設,引導其建立風險防范體系。二要助推商事調解組織的設立和發展,制定并完善商事調解規則,加強商事調解的宣傳力度,支持商事仲裁機構的規范發展。三要提升涉外法律服務水平,推動大灣區城市群各個法律服務機構合作參與港澳法律服務,加強粵港澳大灣區商事調解、商事仲裁、涉外公證業務的交流合作,加強涉外仲裁人才培養力度,提升涉外法律服務水平。四要加強大灣區法治人才隊伍建設,加大涉外法律、知識產權、破產、金融、企業合規等方面緊缺法治人才的培養力度。五要創新人才政策體系,實施面向港澳人才的特殊支持措施,打破戶籍、身份、學歷、人事關系等限制,促進人才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順暢流動。
作者系華南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支持港澳青年融入大灣區
今年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頒布5周年,粵港澳三地基礎設施“硬聯通”、規則標準“軟聯通”、人文交流“心聯通”取得積極成效。[詳細] -
青年創業,追夢筑夢收獲成長
在河套深圳園區的實驗室做研究、在廣州南沙的創業工場進行項目路演、在珠海橫琴的寫字樓處理跨境業務……春節假期過去不久,粵港澳大灣區的年輕人早已忙碌起來。[詳細] -
以改革創新精神把粵港澳大灣區建成世界一流灣區
使粵港澳大灣區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明確了粵港澳大灣區在新發展階段的新使命。[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