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批復同意擴大內地居民婚姻登記“跨省通辦”試點。本次調整后,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內蒙古在內的21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實施結婚登記和離婚登記“跨省通辦”試點。按照試點規(guī)則,雙方均非本地戶籍的婚姻登記當事人可以憑一方居住證和雙方戶口簿、身份證,在居住證發(fā)放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辦理婚姻登記,或者自行選擇在一方常住戶口所在地辦理婚姻登記。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該項政策試點積極回應了民眾關切,為民眾婚姻登記帶來了便利,消息一傳出就贏得了廣泛稱贊。目前,我國人口流動已經常態(tài)化,政府公共服務也應適時跟進同步調整。從這個角度來看,婚姻登記“跨省通辦”正是順應社會發(fā)展需要、符合社會發(fā)展方向的應時之舉。
其實婚姻異地登記這一便民政策并非個例。近年來,包括身份證異地申辦、車輛信息變更“跨省通辦”在內的一系列政務改革舉措接連推出,既彰顯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也是政府主動從管理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的生動注腳。隨著政務服務過程中的難點痛點堵點問題逐漸打通疏解,個人和企業(yè)享受到更多行政便利,獲得感幸福感顯著增強。
婚姻登記“跨省通辦”是婚姻登記制度領域的積極嘗試,也是政務數字化、一體化加速推進的一個縮影。過去各地未能實現“跨省通辦”,一個重要原因是各個地區(qū)婚姻登記和戶籍管理系統(tǒng)存在差異,其中既有管理制度上的差異,也有數據標準不統(tǒng)一等問題。破解異地“辦事難”,需要從根本上打通數據通道,實現政務數據資源匯集共享、互聯(lián)互通。2022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全國一體化政務大數據體系建設指南》,為系統(tǒng)解決各地政務系統(tǒng)數據割裂等問題提供了重要遵循。打通數據后的政務系統(tǒng),未來將在“跨省通辦”領域帶來更多積極改變,能夠異地辦理的行政事務將越來越多,各類行政事務“全國通辦”將成為可能。
見微知著,從婚姻登記“跨省通辦”中,我們不難看到未來政府施政的大方向,適應社會發(fā)展的數字政府、服務型政府建設讓人們心生更多期待。相信隨著政府職能轉變走向深入,善政效應將不斷擴大,為人口流動、生產要素自由流動提供更大助力,為實現高質量發(fā)展、創(chuàng)造高品質生活匯聚更加澎湃的力量。
(作者系浙江大學國際聯(lián)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chuàng)新研究中心聯(lián)席主任、研究員,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建構數字時代中國公共管理自主知識體系
中國自主知識體系的首要特征是自主性與本土化,它根植于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實踐之中,同時也是知識有序組合的整體,具有體系性與系統(tǒng)性特征。[詳細] -
數字經濟發(fā)展賦能中國式現代化加速推進
戰(zhàn)略需求,是助力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一環(huán),與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緊密相關。[詳細] -
為社會發(fā)展釋放更多“數字紅利”
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持續(xù)推進的改革重點。推進“多跨、多融合”模式,提升數字治理體系的系統(tǒng)化建設水平。 [詳細] -
數字經濟活力迸發(fā)
數字經濟是全球經濟未來發(fā)展方向,正在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