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qc0qw"></strike>
  • <strike id="qc0qw"><menu id="qc0qw"></menu></strike>
    中國西藏網 > 理論 > 資訊

    春節與中華扶危濟困文化

    任俊華 李朝輝 發布時間:2018-02-23 08:57:00 學習時報

    在源遠流長的春節習俗長河中,形成了中華民族獨具特色的文化基因,其中的扶危濟困傳統,就令過年更具人情味兒,更具人性倫理之美。

    扶危濟困文化的形成

    扶助危難、救濟貧困,是我國廣大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培養起來的互相支持、互相關心,以幫助他人為榮、以解人之難為樂的一種善行與高尚道德情懷。我國的扶危濟困文化是在災害救助的實踐中逐步形成發展起來的。

    在中華民族聚居的遼闊地域上,歷來自然災害頻發。千百年來,自然災害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共同敵人,在一次次抗災救災中,各個部落、各個氏族共同奮斗,形成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光榮傳統。

    如果說災害救助的實踐為扶危濟困文化形成提供了豐厚的土壤和外在環境的話,那么家國天下的社會結構就是扶危濟困文化形成的內在基因。

    我們都認同自己是炎黃子孫,都以龍的傳人、中華兒女自稱,有著同種同族、同祖同宗、同根同源的國家認同和民族歸屬感。家國同構的社會結構經久不衰,一直是中國傳統社會的基石。

    與此相對應,中國人始終保持著以家為本的傳統、始終保持著族居的傳統,并建立了父權制的家族村社組織。生活在宗法社會下的先民,置身于熟人社會的生活環境,彼此低頭不見抬頭見,鄉規民約習俗、倫理道德規范發揮著更為重要的作用。鄉鄰之間、親友之間,扶危濟困、守望相助已經成為不成文的規矩和習慣。

    扶危濟困文化的發展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禮記·禮運》對大同社會的描述勾勒出了中國人心中的理想社會。幾千年來,這種天下大同的意識對中華民族心理和民族人格的形成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并作為中華民族扶危濟困文化的重要精神動力,深入到了國人的血液和骨髓之中。

    與大同理想一樣,滋養中國扶危濟困文化形成和實踐發展的還有民本思想。從西周時期開始,人們對于天命的理解就已經與民意、民心聯系在了一起。周王朝的統治者發現,影響王權更替的天命背后實際上是人心,國運的昌隆和民眾的根本利益有著密切的關系,凡事應以民為本,顧念和養恤萬民,王祚才會長久。

    以民本思想為基礎,孟子認為,“人皆有不忍人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于鄉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所謂“惻隱之心,仁之端也”,這就形成了扶危濟困的基本動機。緣于惻隱之心,人們就會“死徙無出鄉,鄉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則百姓親睦”,就會尊老愛幼、相互愛護、相互幫助,就會有扶危濟困的思想和行動。

    墨子更進一步提出社會不穩定的原因在于“民有三患,饑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勞者不得息,三者民之巨患也”。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在發展社會經濟的同時,發展慈善事業,使“老而無妻子者,有所侍養以終其壽,幼弱孤童之無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長其身”。這樣才會實現社會和諧,社會經濟也才能得到持續健康發展。

    在實踐層面,《古文觀止》所錄的《義田記》對范仲淹創辦義田之舉做了詳細的敘述。范仲淹平時便樂于用錢財幫助別人,發達成名之后,購置良田一千畝,作為“義田”,用來養育救濟本家族的人們,使他們衣食無憂,遇有嫁女、娶妻、生病、喪葬,都可以得到資助。

    有了義田為榜樣,許多封建官紳紛紛效仿,蔚成風尚。各種粥局、會館、善會也開始出現,其中最為有名、影響最大的同善會,就借助每次集會進行勸善演說,施米舍錢助貧幫困,旌獎節孝,以促成鄉里形成人人為善的良好風俗。而春節則是踐行扶危濟困文化的重要節日,節日救助也是中華民族經久不衰的文化傳統。

    扶危濟困文化的升華

    從成立伊始,中國共產黨就扛起了民族復興的重任。李大釗同志每月都固定從工資中拿出一筆錢用于資助有需要的學生;農民運動大王彭湃同志更是把分家所得的一大摞田契當眾燒毀,宣布從此自耕自種,不必再交租谷。人民的疾苦時刻銘記在中國共產黨人心中,中國共產黨人除了人民的利益,沒有任何特殊的利益。

    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始終牢記,為什么人的問題,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性質的試金石。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新中國成立近70年來,我們黨高度重視優先發展社會保障事業,城鎮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也在順利地向前推進。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蓋全民、城鄉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要“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中華民族的扶危濟困文化在我們黨這里得到了升華。這表明我們黨是真正為人民謀幸福的政黨,是不忘初心的政黨。同時,也表明我們的民生工作進一步擴展,真正實現“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不僅如此,十九大報告還為我們繪制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間表和路線圖。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人民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如何弘揚中華扶危濟困傳統、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確保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做到真脫貧、脫真貧是擺在我們面前迫切需要答案的重要課題。

    在打贏扶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我們尤其要弘揚中華民族扶危濟困的傳統,吸吮5000多年中華民族扶危濟困的文化養分,以13億多中國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繼續奮斗。

    (作者任俊華系中央黨校哲學部教授,李朝輝系博士后)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辛識平:讀懂習近平的“新春牽掛”

      新華社北京2月13日電題:讀懂習近平的“新春牽掛”辛識平沿著坡急溝深的盤山公路,往返4個多小時,深入大涼山深處的鄉村,走進貧困群眾家中噓寒問暖,謀劃精準脫貧之策……春節來臨之際,習近平總書記赴四川看望慰問各族干部...[詳細]
    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2021| 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中文毛片| 高清国产精品久久| 国产日韩在线播放观看| 精品亚洲成α人无码成α在线观看|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漫画 | 日韩免费视频网站| 国产高清精品一区|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福利| 久久99热这里只有精品66| 最新国产成人精品2024| 国产精品成在线观看|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毛片|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字幕| 无码少妇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动态| 杨幂精品国产福利在线| 久久99九九99九九精品|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久热|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 国产999精品2卡3卡4卡| 成人国产精品一级毛片视频| 久久久精品2019中文字幕2020| 无码国内精品久久综合88|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地址入口| 久久久精品天堂无码中文字幕|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国产美女在线精品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观看91在线| 国产精品免费_区二区三区观看| 91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久 | 一级一级特黄女人精品毛片| 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91久久精品国产91久久性色也|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在线|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一蜜桃 |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观 | 亚洲欧洲日韩不卡|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国产精品视频网站你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