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盤和林認為,金融是現代農業發展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農村金融服務匱乏是造成農村落后于城市的最顯著“馬太效應”之一。實現鄉村振興,必須補上農村金融這一短板。
近日,中央一號文件發布,題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行了全面部署。文件提出,堅持農村金融改革發展的正確方向,健全適合農業農村特點的農村金融體系,推動農村金融機構回歸本源,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更好滿足鄉村振興多樣化金融需求。
解決當前農村金融體系存在的問題,除了堅持傳統的商業性金融、開發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外,還要特別注重普惠金融的發展。金融普惠主要靠金融科技來實現,比如更便捷的移動支付、基于信用的網絡小貸、刷臉和生物識別等遠程核心技術,而這些正是農村金融的短板。
金融是現代農業發展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農村金融服務匱乏是造成農村落后于城市的最顯著“馬太效應”之一。實現鄉村振興,必須補上農村金融這一短板。
鄉村振興存在多樣化的金融需求。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吳琦認為鄉村振興戰略主要有三方面的金融服務需求:第一,農業未來將整體呈現出規模化、機械化、信息化、融合發展、種養結合的發展趨勢,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將大量涌現,其面臨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亟須解決。第二,當前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有多方面的融資需求。第三,當前金融機構與精準扶貧脫貧相配套的普惠金融服務仍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尚無法有效滿足農村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和扶貧對象多樣化的需求,比如農村地區的金融機構和網點較少,金融服務覆蓋面和滲透率偏低等。
實事求是地說,農村并不缺乏金融機構,各類商業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幾乎都設立了鄉鎮一級的服務機構或人員。金融服務匱乏的一個很重要原因在于,傳統的金融服務難以適應農村農業的發展需求,例如金融機構服務農村農業的成本高、難度大、利潤低、風險大。
“以數字技術驅動”的新農村普惠金融正在克服傳統農村金融中的痛點,以更低的價格,更可持續的商業模式,更有效地服務來滿足偏遠地區有金融需求的百姓。
實際上,我國金融科技巨頭如螞蟻金服的諸多實踐經驗,已經走在了新農村普惠金融的前頭。螞蟻金服針對農村的數字普惠金融有主要有三個方面創新:一是利用移動互聯技術解決農村金融中的最后一公里問題,觸達偏遠山區傳統金融難以觸達到的用戶。小額貸款金融服務基于大數據進行預授信,無需抵押,無需人工調查,大幅降低了信貸成本,提高了放款效率。二是用大數據等技術有效地甄別風險,基于大數據的AI風控能力使農村小額貸款風控效果提升了足足一倍。三是以數字普惠金融服務于精準扶貧。
截止2017年9月底,螞蟻金服農村金融業務已為全國22個省816個國家級貧困縣及特殊連片貧困區提供服務,占總數的98%;為全國貧困縣的186萬小微企業主發放貸款38億元,累計為全國93萬戶農村地區的用戶提供貸款325億元。
不難看出,金融科技對農村金融的巨大價值。中央一號文件特別提到要健全適合農業農村特點的農村金融體系,而金融科技恰恰符合這個需求,因此金融服務鄉村振興,必須補上金融科技短板。(中國不良資產行業聯盟首席經濟學家、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 盤和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鄉村振興戰略:高處著眼 細處著力
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發布《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這是新世紀以來黨中央連續發出的第15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一號文件”。[詳細]
- 易煉紅:不斷提高以文輔政的能力水平 在服務沈陽振興發展中彰顯新作為
- 春節加班工資咋算?除夕翻番初一至初三3倍工資
- 沈陽市政府黨組班子召開2017年度民主生活會
- 【圖說年文化】臘月二十七 家家戶戶宰雞趕大集
- 樹立擔當作為鮮明導向 激發干事創業活力動力
- 沈陽市人大常委會黨組召開2017年度民主生活會
- 天津市無障礙環境建設管理辦法
- 京哈高速秦皇島段事故路面清障工作己完成
- 沈陽市政協黨組班子召開2017年度民主生活會
- 【朔辰時評】示范區主攻方向是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 省政協領導走訪慰問省級老干部
- 市政協領導看望慰問歷屆市政協委員 盛茂林參加
- 市政府召開第2次常務會議 張國清主持
- 冬奧快評|在冰雪世界奏響青春旋律
- 省人大常委會:堅決擁護黨中央對張杰輝處分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