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雨后的清晨,云霧漸漸散開,雅魯藏布江與尼洋河交匯處的雅尼國家濕地公園盡顯壯麗,清澈的河水迂曲回環,碧波蕩漾,河中的沙洲綠樹蓬勃盎然,一幅高原生態畫卷在藏東大地徐徐鋪展。
雅尼國家濕地公園,屬于雅魯藏布江和尼洋河交匯形成的高原河流型濕地,總面積6973多公頃,水面海拔2900多米。濕地公園水量豐沛、生物多樣性豐富,分布著野生植物500余種,野生動物200多種。
(雅尼國家濕地公園掠影。 新華網發 姚翔碩攝)
曾經,這一帶還是一片荒草灘。雨季過后,水位下降、河床裸露、沙塵飛揚。“以前這里全是荒灘,沙子很多,跟現在完全沒法比。”林芝市巴宜區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姜文濤說。
雅尼濕地的生態環境蛻變從2009年雅尼國家濕地公園試點建設開始。2016年,雅尼國家濕地公園管理局正式掛牌成立后,累計投資1.54億元用于雅尼國家濕地公園生態持續修復和基礎設施建設、科研生態監測等工程。
“近年來,雅尼國家濕地公園結合實際生態系統退化情況,踐行‘兩山’理念,開展雅尼濕地和雅尼河谷生態修復工程。”姜文濤說。
截至目前,雅尼國家濕地公園累計恢復濕地面積達到5100畝,濕地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雅尼國家濕地公園風光。新華網發 朱俊攝)
“我們還積極申報建設了國家級濕地生態系統監測站,開展日常宣傳工作,提升群眾生態環保意識。同時聘請45名周邊鄉鎮村民擔任濕地管護員,開展救助野生動物、舉報違法違規問題等每日巡邏工作。”姜文濤說。
(雅尼國家濕地公園風光。新華網發 朱俊攝)
來自幫納村的旺扎是濕地管護員。每日清晨,他帶著工具開始忙碌的管護工作。“我日常看護的面積有四萬余畝,每日巡邏三到四次,從早上九點到晚上八點。”旺扎說,“現在有了固定工作,收入也增加了。看著這里林草茂盛、山清水秀,我心里很高興。”
濕地管護員旺扎(7月21日攝)。 新華網發 姚翔碩攝
“林芝市目前正著力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路徑,注重資源利用發展林下經濟,注重政策帶動促進群眾增收,注重生態轉化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力求讓每個群眾都享受到綠色經濟發展帶來的紅利。”林芝市生態環境局四級調研員李維振說。
據了解,近年來林芝市充分利用雅尼濕地水系景觀、動植物資源,在保護的基礎上適度開發生態文化資源,建設木棧道、觀鳥屋等設備,充分發揮濕地公園生態、社會、經濟效益。
厚植生態底色,繪就美好生活。如今的雅尼國家濕地公園綠意盎然,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發展相得益彰。向綠而興、逐綠前行,林芝正繪就著綠色發展畫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