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生態環境部公布第七批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以下簡稱“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名單,其中,日喀則市定結縣陳塘鎮正式被命名為第七批“兩山”實踐創新基地。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創建活動開展以來,定結全縣各族干部群眾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聚焦 “四件大事”、聚力“四個創建”,切實推動區域特色生態資源發展,不斷提升綠色發展總量和質量,真正把生態資源轉化為群眾收入和經濟效益,陳塘鎮各族群眾逐步走上特色產業致富路。
突出文化引領,煥發人文活力
定結縣高度重視“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創建工作,按照“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牧則牧”的發展思路,緊密結合實際,充分發揮自身生態、資源、文化和地理優勢,將特色農業作為陳塘強鎮之路,將旅游產業作為轉型發展的支柱產業,將珠峰自然保護區的資源保護和夏爾巴民族文化保護作為生態興鎮之本,將“一帶一路”倡議、“中尼邊貿口岸”互市作為富邊興邊固邊強邊之重。
成立工作專班,由縣委主要領導同志任縣著力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專項組組長;縣委多次召開調度會,專題研究陳塘鎮創建工作。劃撥專款用于創建辦的日常工作開展,多次派出專班人員赴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學習生態文明建設經驗做法,積極配合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專家深入陳塘鎮進行調研。同時,邀請專家學者對“三個創建”工作進行線上和線下授課,為創建工作提供保障。
陳塘鎮以文化為魂豐富旅游內涵,緊緊圍繞獨特的夏爾巴民俗文化IP,系統推動夏爾巴文化資源、文化要素在空間內的全面呈現,轉化為可消費、可體驗的旅游新產品新業態和新場景、新空間,探索文旅融合新模式、新路徑,實現了民族文化的保護。
2011年,陳塘夏爾巴歌舞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19年陳塘鎮被納入國家第七批特色小城鎮;2021年夏爾巴特色旅游景區被列入“首批西藏自治區非遺旅游景區(點)”名單;累計舉辦17屆“夏爾巴文化旅游節暨中尼物資交流會”。
做亮“珠峰”品牌,發展美麗經濟
陳塘鎮境內的旅游資源豐富,有陳塘溝、嘎瑪溝、美女湖、九眼溫泉、那巴查果瀑布、臧雄瀑布等多個著名旅游景點。其中,陳塘溝被譽為“中國最后一座陸路孤島”,是喜馬拉雅五條溝中最為神秘的一條;美女湖屬國家3A級景區。
近年來,陳塘鎮聚焦“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發展目標,以打響“珠峰”品牌為突破口,圍繞“珠峰 ”旅游大品牌,著力打造“珠峰小江南·神秘陳塘溝 ”旅游品牌,打造“旅游+”復合產品,不斷強化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生態旅游。先后投入強基惠民資金修建梯步、擋墻、觀景臺等旅游配套設施;建設夏爾巴特色旅游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旅游集散中心、夏爾巴文化品牌提升項目等多個旅游基礎設施項目。
在旅游住宿方面,全鎮大力發展特色旅游餐飲業,建成8家金星、6家銀星和3家銅星民宿;充分發揮合作社優勢,成立榮巴鄉旅游開發合作社和陳塘供銷專業合作社購物點。
此外,陳塘鎮不斷拓寬高效發展增收致富渠道,讓86戶村民入股,解決就業人數362人次。大力實施生態旅游營銷策略,全力推進全鎮文旅事業持續發展,游客接待量逐年上升。2023年定結縣共接待游客96958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793.51萬元,其中陳塘鎮接待游客5.6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400萬元。
發展特色產業,助推鄉村振興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一頭連著農民群眾“錢袋子”,一頭連著鄉村振興的動力后勁。
近年來,陳塘鎮堅持“一村一品”發展方向,以特色產業為牽引,以建強合作組織為抓手,積極探索符合鄉村集體經濟發展規律的“專業戶-種植基地-合作社-加工企業-銷售商”的全產業鏈運營模式,激活產業發展引擎,推動鄉村產業振興。
據統計,2023年,全鎮雞爪谷產業總收入達195萬元,促進群眾增收60余萬元;陳塘土豆種植總收入達140余萬元,促進群眾增收30余萬元;林下藥材銷售額達到35萬元左右,凈利潤達到20萬元左右。
在專家指導幫扶下,陳塘鎮還以“高原高山特色”為突破點,制定了《茶樹種植產業發展規劃》,建立了莎列村茶葉種植示范園,成功種植中茶302、福鼎大白茶和福選9號等共10畝,帶動94戶459名群眾就近就便就業。
“陳塘鎮又榮獲‘國字號’榮譽,是肯定,更是動力!”定結縣有關負責人介紹說,“兩山”創建絕非一勞永逸,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全民參與,綿綿用力,久久為功。下一步,陳塘鎮將深入開展生態文明建設宣傳活動,加強現有產業產品管理與推廣,不斷擴大生態旅游產品供給,積極推進生態富民利民,不斷做好“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建設的后半篇文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