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售成品魚9958.6斤、實現收入29.8萬元”——2023年,隨著鮭魚養殖規范化水平不斷提升,日喀則市亞東縣下司馬社區鮭魚養殖業迎來豐收。
作為亞東縣規范化養殖基地之一,2017年起,下司馬社區鮭魚養殖合作社在專業人員技術指導下,以養殖環境標準化、技術專業化、養殖標準正規化為發展方向,管理人員嚴控放養密度、投飼管理等技術參數,同時對鮭魚水質調節和病害防治等方面加強監管,積極推動鮭魚養殖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探索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成為亞東縣產學研合作的典范。
這只是下司馬社區以人才振興推動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在駐村工作隊(自治區黨委辦公廳派駐)的幫助下,下司馬社區充分發揮“傳幫帶”作用,提升履職能力,推進“頭雁”領航“群雁”齊飛,激發“雁陣”活力。
領學帶學,筑牢思想根基
政治上的堅定來源于理論上的清醒。下司馬社區將專題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二十大精神等作為周學習會、國旗晨會、理論學習會、支部學習會、支部大會等會議的“第一議題”,充分發揮駐村工作隊、社區“兩委”班子成員的領學帶學促學作用,以“關鍵少數”帶動“絕大多數”,先學一步、深學一層,作示范、立標桿、帶好頭,做到教育者先受教育,鑄魂者先鑄其魂,努力在以學鑄魂、以學增智、以學正風、以學促干方面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2023年以來,社區支部書記講黨課2次,第一書記講黨課2次,駐村工作隊隊長講黨課1次,交流研討10次。依托15家單位185名黨員到社區“雙報到”優勢,開展國旗下的微宣講24次,參加各類培訓學習會15次。組織召開“以案促改”專題組織生活會,把自己擺進去、把職責擺進去、把工作擺進去,查擺問題不足,深刻剖析原因,明確努力方向和改進措施。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重要載體,以“重走將軍路,共筑愛國情”“健康人生,綠色無毒”“警民攜手,共創平安”“美化環境,黨員先行”等為主題開展各類主題黨日活動10次。通過“政治生日”、慰問困難黨員等活動,錘煉黨性、提升素質,始終保持和增強黨員先進性。
領授帶幫,加強人才培養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駐村工作隊以“打造永不走的工作隊”為目標,緊抓重點,分步實施,推動社區“兩委”班子成員和基層專干進一步掌握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提升履職盡責能力。
對社區“兩委”實施“國家通用語言提升計劃”。按照“卷面考試+口語測試”的形式對9名班子成員進行摸底測試,根據成績劃分為初級班、中級班、高級班三個類別,分別由大學生專干、駐村隊員擔任老師,利用晚上時間按照“集中授課+個人自學+個別輔導”的方式分類施教,并結成助學對子,采取“1+1”“1+N”幫帶制,以優帶差、以強帶弱,結對幫學,對在教學中“聽不懂”“跟不上”等進行個別輔導。截至目前,集中授課18次,個別輔導32次,實現班子成員輪訓全覆蓋,集中培訓中青年農牧民群眾45人。下司馬鎮開展的村(社區)黨組織書記鄉村振興“五比五看,擂臺比武”比賽中,下司馬社區支部書記普布旺堆用國家通用語言述職獲一等獎。
對專干實施“辦公綜合履職能力培養計劃”。專干基本上為剛畢業的大學生,駐村工作隊以規范辦文流程、提升文稿質量為抓手,采取現場指導、經驗分享、個別輔導的方式,加大基層專干培養力度,通過“傳幫帶”和“跟學練”,專干文稿起草水平大幅提升。此外,社區還通過以考促學,學用結合進一步豐富了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強了中華文化認同感。
領干帶干,營造實干氛圍
鄉村振興關鍵在黨、關鍵在人、關鍵在干,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就是關鍵的人、關鍵干的人。
“社區各項事業蒸蒸日上,離不開駐村工作隊的苦干實干。他們把自治區黨委辦公廳優良作風帶到基層,真心實意服務群眾,為群眾找出路、干實事、辦好事,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下司馬社區居委會主任拉巴扎西說。
拉巴扎西介紹,駐村工作隊立足實際,緊緊圍繞駐村“五項重點任務”,對標對表,擔當作為,堅持以“六個下功夫”的韌勁,在產業生產一線、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在文藝演出的舞臺上、在生態保護的山水間、在夯實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的工作中,帶著大家干、領著大家干、教著大家干,用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際工作、成效,提升了廣大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特別是駐村工作隊以“百日走村入戶大調研”活動為契機,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深入調查研究,摸實情、建真言、謀良策,形成8000余字調研報告,為黨委政府決策提供參考。
“頭雁”領航,方能“群雁”齊飛。下一步,下司馬社區“兩委”與駐村工作隊將以“領頭雁”之責,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擰成一股繩、鉚足一股勁,推進鄉村振興,為共同富裕聚勢賦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