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洋河畔,群山蒼翠。
“目前,我們家以農牧運輸為主業,再加上種植養殖、土地流轉、桃花節分紅等收入,家里的年收入能達到30萬元。”說起現在的生活,林芝市巴宜區林芝鎮嘎拉村村民達瓦堅參笑容滿面。
嘎拉村以產業興旺為重點,投資1400萬元實施了村基礎設施提升改造、人居環境整治等項目,升級改造3家家庭旅館,打造了“桃花源”景區,讓群眾吃上了“生態飯”、走上了“致富路”。2022年,嘎拉村農村經濟總收入1206.1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59萬元,高出全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2.8個百分點。
這些亮眼的成績單,呈現出的正是當前西藏社會大局和諧穩定、經濟文化繁榮、生態環境良好、民族團結、邊疆鞏固邊境安全、人民生活幸福的美好畫卷。
“以前賓果村種田十分困難,很多村民都搬遷到外地。自高標準農田建成后,田地平整了,土壤肥沃了,排灌方便了,機耕道暢通了,部分在外務工村民返鄉種田,農忙務農、農閑務工,我們實現了雙增收,生活過得越來越幸福。”昌都市察雅縣卡貢鄉賓果村村民澤仁朗加說。
說一千、道一萬,群眾增收是關鍵。今年2月份召開的自治區黨委農村工作會議指出,要持續增加農牧民收入。實施“一縣一業”強縣富民工程,因地制宜打造農業大縣、牧業強縣、旅游名縣,大力發展比較優勢明顯、帶動能力強的高原特色產業。
近年來,西藏自治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圍繞農牧民增收中心任務,因地制宜、科學謀劃,團結一心、埋頭苦干,推動群眾增收致富,讓各族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位于喜馬拉雅山脈南麓、雅魯藏布江中下游的墨脫縣,立足資源稟賦、區位優勢,大力發展茶葉產業。目前,墨脫縣已建成103個高標準高山有機茶園,自2017年以來,累計采摘茶青135.23萬斤,為群眾增收3500余萬元。
除此之外,墨脫縣還大力發展以林果、林菌、林藥、林禽、林蜂等為代表的林下經濟。2022年,帶動當地群眾增收314萬余元,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在日喀則市拉孜縣扎西宗鄉利民民族手工業加工農民專業合作社里,工人們忙著編織卡墊、縫制藏裝、制作藏毯。“這份工作,不僅讓我每個月能領到3000多元工資,還方便就近照顧家里人,比在城里上班還好。”合作社工人、附近村民米瑪一邊踩著縫紉機一邊充滿感激地說。
近年來,依靠黨和國家的好政策,西藏自治區廣大農牧民群眾走上了致富路,日子越過越紅火。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區上下將緊緊圍繞農牧民增收中心任務,踔厲奮發、勇毅前行,持續推進鄉村發展、鄉村建設等工作,不斷提高農牧民收入,推動西藏自治區經濟高質量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