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毒工作事關國家安危、民族興衰、人民福祉,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持久戰。
近年來,西藏自治區各級禁毒部門貫徹落實全國禁毒工作會議精神,以“清源斷流”行動為抓手,以整治突出毒品問題為導向,以防控重大涉毒風險為基點,積極作為、主動擔當,推動各項禁毒工作取得新發展,全面鞏固拓展禁毒斗爭整體向好態勢。
高位推動全面部署
毒品問題復雜嚴峻,禁毒斗爭任重道遠。近年來,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始終將禁毒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來部署,置于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中來推進,多次召開自治區黨委常委會(擴大)會議和政府常務會議,聽取禁毒工作情況匯報,研究部署下一步禁毒工作。
自治區黨委辦公廳、政府辦公廳印發《中共西藏自治區委員會辦公廳、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禁毒工作的意見〉的實施意見》,推動禁毒工作深入開展。
自治區禁毒委明確38家成員單位主要任務,制定印發《西藏自治區禁毒委員會成員單位考評辦法》《西藏自治區禁毒委員會辦公室工作規范(試行)》,加強對禁毒工作的組織、協調和指導。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共青團西藏自治區委員會及區教育廳、公安廳、民政廳、司法廳、財政廳、人社廳、交通廳、婦聯等成員單位認真履行職責,積極開展禁毒宣傳、緝毒執法、禁種鏟毒、禁毒管理等各項工作。各地市黨委、政府常態化研究部署禁毒工作,推動各項工作落實落細。各級基層組織、駐村工作隊和禁毒志愿者等社會力量持續關注禁毒、參與禁毒,形成了“黨委、政府組織領導,職能部門各司其職,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禁毒工作格局。
加強理論業務學習
西藏自治區公安廳禁毒總隊將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按照廳黨委統一部署,落實學習教育計劃;組織開展“學習二十大,鐵軍鑄忠魂”學習教育、“改進執法司法作風,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活動,努力把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轉化為指導禁毒工作實踐、推動禁毒工作發展的強大動力。
針對人員集中較為困難的實際情況,該總隊積極創新學習教育方式,在總隊官方網站開辟學習園地,將思想理論知識、禁毒業務知識及民警應知應會的文件材料全部掛網,并通過辦公系統督促民警限期自學,充分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嚴打涉毒違法犯罪
5月2日,日喀則市公安局禁毒支隊聯合聶拉木縣公安局,在沖堆二級檢查站和聶拉木口岸公安分局協助下,成功破獲一起走私毒品大麻案件,抓獲犯罪嫌疑人2人,繳獲疑似毒品大麻可疑物81.6克。經現場尿液檢測,其中一名犯罪嫌疑人檢測結果呈陽性。
毒品一日不絕,禁毒一刻不止。近年來,西藏自治區各級禁毒部門以“清源斷流”行動為抓手,嚴厲打擊各類毒品違法犯罪活動。同時,結合毒情新動向、新特點,定期召開毒情分析通報會,為下一步禁毒工作決策提供依據;在全區部署開展城市污水監測和毛發毒品檢測工作,加快毒情預測預警預防體系建設,進一步提升禁毒工作科學化水平,有效遏制毒品犯罪蔓延勢頭。
2022年以來,全區共破獲涉毒案件52起,抓獲犯罪嫌疑人38人,查處吸毒人員71人,抓獲網上涉毒在逃人員9人;繳獲各類毒品1348.05克,鏟除毒品原植物1.9萬余株。
強化宣傳陣地建設
自治區各級禁毒部門堅持“關口前移、教育為先”,加強禁毒宣傳陣地建設,利用重要時間節點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禁毒宣傳活動,充分彰顯厲行禁毒的堅定決心和鮮明立場。
2022年6月26日,自治區禁毒辦舉行西藏禁毒網啟動儀式,積極與中國禁毒網合作,動員社會力量參與禁毒工作。截至目前,已在全區建立縣級禁毒教育基地71個、禁毒示范學校75所、毒品預防教育互動體驗館4個、禁毒主題公園6個,“西藏禁毒”微信公眾號粉絲達22萬余人。同時,全面推廣應用全國青少年毒品預防教育數字化平臺,連續6年通過該平臺舉辦禁毒知識競賽。目前,全區共有820所學校、29萬余名學生注冊平臺,系統學習禁毒知識和識毒、防毒技能。
2022年以來,西藏自治區共開展禁毒宣傳活動300余場,通過各級各類媒體發布禁毒資訊100余條,發放禁毒宣傳手冊20萬余份,受教育群眾達50萬余人。
鞏固戒毒康復成效
為實現吸毒人員肇事肇禍案事件“零發生”目標,西藏各級禁毒部門堅決整治毒品濫用問題,全面落實吸毒人員屬地管控責任和管控措施,最大限度消除風險隱患。
同時,持續推進“平安關愛”行動,組織禁毒民警成立慰問團,在春節和藏歷新年期間走訪慰問社區戒毒(康復)人員,送去米面、糌粑等生活用品;通過拉家常等方式,耐心傾聽社區戒毒(康復)人員訴求,詳細詢問其健康狀況及生活中面臨的實際困難,鼓勵大家堅定戒毒信心,早日戒除毒癮,順利回歸社會。
接下來,西藏自治區各級禁毒部門將緊緊圍繞平安西藏、法治西藏建設總要求,堅持“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縱深推進禁毒人民戰爭,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毒品問題,努力開創禁毒工作新局面。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