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發展是有效帶動農牧民增收致富的有力保障。近年來,在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察隅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察隅縣各村紛紛利用自身優勢,因地制宜發展特色養殖,拓寬增收渠道,全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走進林芝市察隅縣竹瓦根鎮扎拉村的養雞場,負責人成曉正忙著給土雞喂食。靠著養殖土雞和生豬,成曉已經成為遠近聞名的鄉村致富帶頭人。
2019年,成曉選擇返鄉創業,在察隅縣扶貧辦的大力支持下,爭取到了“4+1”扶貧產業土雞養殖項目。從開始養雞,成曉僅用了半年時間,便讓養雞場土雞數量達到800余只、肉雞1000余只,單日最高銷量58只,雞蛋產出穩定,公司半年收入15萬元。“之前我一直在外面打工,離家遠不方便照顧家里,村里鼓勵創業,正好我有養雞的經驗,在創業政策的扶持下,我得到了30萬元的啟動資金,用來蓋雞舍、圍墻和購買孵化雞等,有的時候忙不過來,我就請村里人來幫忙,付給他們工錢。”成曉介紹說。
扎拉村村民安巴夫妻二人都是殘疾人,平時家里靠養雞售賣補貼家用,成曉了解到他們的情況后,主動上門收購。“以前養了雞,因為腿腳不方便,到縣城賣也很困難。現在好了,有了成曉的幫忙,我們可以多養一些雞了。”安巴笑著說。
成曉養雞已經有兩年多的時間,中間還嘗試了養豬,不僅自養生豬,還幫助扎拉村村民代銷生豬,帶動村民共同致富。“下一步,我打算擴大養雞場的規模,在自己富起來的同時,帶動更多的人一起富起來。”成曉說。
在察隅縣竹瓦根鎮空檔村,每天一大早,鄉村振興專干普布就來到村集體經濟肥羊養殖場,開始全方位消毒、喂食、打掃圈舍,每個步驟都井井有條、忙而不亂。
“空檔村肥羊養殖場由政府出資80萬元修建,共引進108只羊,其中包括60只種羊,目前羊群狀況良好。”普布說。
在下察隅鎮布巴村的獼猴桃種植園內,村民們忙著修剪枝葉,期盼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2017年,在鎮黨委、鎮政府的支持下,布巴村積極培育特色產業,建成獼猴桃種植園370畝,種植軟籽石榴、橘子等30畝,總投資960萬余元,獼猴桃管理以村集體管理為主,通過“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為63名村民提供就業崗位,土地流轉費用每畝800元,2020年起每畝每年向村民分紅400元,每年上浮100元,每畝最高分紅1200元,穩產后預計年產獼猴桃370噸,有效帶動村民穩定增收。
“現在,我們能過上如此富足的生活,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有了好政策,我們自己更要加油干,讓日子越過越好。”布巴村村民永達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