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日高等級公路。記者 次仁平措 攝
“以前從山南到拉薩坐車要兩個小時,現在通了動車,一小時就到拉薩了。今天是我第一次坐動車,很開心!”作為首批踏上高原“復興號”列車的乘客,山南市桑耶鎮的群眾仁其難掩興奮,訴說著動車帶來的滿滿幸福感。
拉林鐵路的開通運營,使坐上火車去林芝的夢想成為現實,“坐著動車游西藏”有望成為一種新時尚,也為西藏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帶來了歷史性機遇。
和平解放前,西藏沒有一條正規公路,正如1930年出版的《西藏始末紀要》中形容的:“亂石縱橫,人馬路絕,艱險萬狀,不可名態。”
如今,數條天路橫越,成為助力西藏旅游業發展,為交通沿線地區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帶動整個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巨大動力,讓各族群眾充滿著無限美好期待,為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群眾增收致富插上騰飛的翅膀。
無論是交通建設、能源保障,還是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完善,從西藏和平解放前的百業凋零到和平解放后的跨越式發展,從改革開放帶來的高速前進到黨的十八大以來的高質量發展,70年來,在黨中央關心、全國支援和全區各族人民的共同奮斗下,西藏經濟總量持續邁上新臺階,經濟結構實現新優化,改革發展實現新突破,質量效益顯著增強,群眾福祉持續增進,高質量發展碩果累累。
這段時間,國道109線那曲至拉薩段控制性工程建設正穩步推進,那曲市色尼區羅瑪鎮哈熱村村民歐吉的家就在公路旁邊不遠處。兩年多前,村里組建了扶貧車隊參與施工,歐吉就是其中一員。
“等高速通車了,到拉薩只要3個多小時,到時候開車出行就方便多了。”歐吉憧憬著。
歐吉的奶奶頓珠已經90多歲了,看著即將修成的公路,她盼著家鄉越來越好:“以前從那曲到拉薩要走半個月,現在黨的政策好,日子好了,特別有幸福感。”
阿里地區日土縣地處偏遠,平措次仁是縣里一家農牧產品開發公司的員工,負責原材料收購和產品銷售,他說:“哪怕是縣里最偏遠的地方,現在也都有了公路,這都是群眾增收的小康路。”
農牧區實現經濟大發展,農牧民群眾生活節節攀升,這是西藏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有力印證。
統計數據顯示,1951年全區生產總值僅有1.29億元,到2020年,全區生產總值突破1900億元,經濟實力明顯提升,經濟結構持續優化。2020年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745.78億元,比1959年增長2192倍。
如今,全區公有、民營各類經濟實體齊頭并進,基礎設施完善,產業門類齊全,一二三產結構進一步優化。
——農業農村工作高質量發展態勢持續顯現。西藏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從1965年的2.64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233.5億元。2015年,糧食產量突破100萬噸,青稞產量保持在79.5萬噸以上。青稞、草業、牦牛、奶業、藏豬、藏羊等農牧業特色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各類特色農牧產品以獨特的風味和良好的品質享譽區內外,市場前景廣闊。
——現代工業從零起步,逐步發展壯大。70年來,西藏已建立起一個包括清潔能源、天然飲用水、農畜產品加工業、民族手工業、藏醫藥等20多個門類富有西藏特色的現代工業體系。2020年,即使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西藏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仍達9.6%,居全國首位。
——第三產業發展迅速。旅游業保持高速增長態勢,現代服務業整體發展,市、縣、鄉、村四級電商服務全面推開,2020年,網絡零售額累計突破200億元,高新數字產業創新發展,數字經濟規模突破330億元。
拉薩西站是青藏鐵路在西藏最大的鐵路貨運站,來自全國各地的貨物通過這里中轉到全區各地,“藏”字號產品也通過這里源源不斷地運輸到祖國的大江南北。
西藏高原天然水有限公司員工強巴扎西說:“通過鐵路,我們的卓瑪泉運往了全國各地。”“西藏好水”如今已在國內外享有較高的知名度,從這里運往區外的礦泉水平均每天達到500噸。
西藏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離不開黨中央堅強領導和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
西藏和平解放70年來,黨中央為西藏制定了許多特殊優惠政策,涉及財稅金融、基礎設施、產業發展、教育衛生、文化保護、生態文明等各個領域。中央財政對西藏轉移支付力度逐年加大,在不同時期相繼安排一大批關系西藏長遠發展和人民生活的重大工程項目,極大改善了西藏人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各族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1994年至2020年,對口援藏省市、中央國家機關及中央企業分9批共支援西藏經濟社會建設項目6330個,總投資527億元,并選派9682名優秀干部援藏。
如今,在祖國西南12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廣大農牧民群眾衣食無憂、看病不愁、生活更好,真正是“幸福的歌聲傳四方”。
回望過往的奮斗路,眺望前方的奮進路,黨的光輝照邊疆,邊疆人民心向黨。
我們相信:奮進新時代,邁上新征程,西藏的發展基礎更扎實,發展機遇更良好,發展后勁更足。
我們堅信: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加快推進西藏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我們就一定能描繪新時代西藏發展新畫卷,西藏各族人民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