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qc0qw"></strike>
  • <strike id="qc0qw"><menu id="qc0qw"></menu></strike>
    tibet.cn
    home

    新春走基層|七上雙湖——新華社記者見證我國海拔最高縣之變

    發布時間: 2021-02-18 08:49:00 來源: 新華網


    這是無人機拍攝的雙湖縣城(2019年12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雙湖,以湖為名。美得令人窒息,高得讓人生畏,苦得叫人落淚。

      平均海拔5000多米的西藏那曲市雙湖縣,是全國海拔最高縣,被稱為“人類生理極限試驗場”:空氣含氧量只有平原的40%,人均壽命58歲,每年8級以上大風天數200天以上……

      自2017年起,新華社記者先后7次前往雙湖采訪,見證了這個苦寒之地的4年之變。雙湖人不斷走向美好新生活的奮進歷程,正是時代之變的生動注腳。

      土路變油路 聯入大電網

      進雙湖難。

      2017年7月,隨青藏高原綜合科考隊前往雙湖,是記者第一次上雙湖。

      這是位于西藏那曲市雙湖縣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的普若崗日冰川(1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旦增尼瑪曲珠 攝

      從拉薩到雙湖約900公里,出317國道,距離雙湖還有200多公里的土路,沿途大多在羌塘無人區,幾無手機信號。

      一條400多米的街道,兩旁散落著一些低矮的房子,就是雙湖縣城的全貌。

      記者入住的雙湖賓館,是一棟只有兩層的房子。房間里沒有廁所,如廁需下樓到大院;沒有自來水,需到樓梯口的水桶取水;每天限電,僅晚上8點至12點送電。


    平均海拔5000多米的西藏自治區那曲市雙湖縣一景(1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汝鋒 攝

      “雙湖雙湖,艱苦無雙!”科考隊員感嘆。

      已在雙湖工作近20年的巴桑多布拉,對初到雙湖工作的情景記憶猶新。

      “2002年,我大學畢業分配到雙湖。從那曲搭車去雙湖,全是土路,路上走了4天。”

      “那時候住在一間土房里,墻體都掉土渣;窗戶玻璃碎了,只能用塑料布擋著,冷得睡不著覺。”

      “路也不好,出一次雙湖特別困難。2007年母親病危,2008年父親去世,我都沒能及時回去。除了工作原因,交通條件差也是重要原因。”

      2020年1月,當記者第4次到雙湖采訪時,“變”的氣息撲面而來。嶄新的柏油路鋪展在無垠的草原上;賓館全天候送電,人們不再有斷電的困擾……

      2018年4月,投資12.7億元的雙湖公路通車;2019年12月,國家投資6億元,雙湖接入國家電網主網;2019年底,雙湖縣脫貧摘帽。

      “為了雙湖縣1.4萬人口,國家花了這么多錢,雙湖干部群眾打心眼里高興和感恩。雖然遠在天邊,但黨和政府沒有遺忘我們。”雙湖縣委書記楊文升說。


    這是藏北高原上的藏原羚(1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汝鋒 攝

      走向新家園 擁抱新生活

      拉薩向南50公里,雅魯藏布江滾滾東去。江北岸,幾個少年在村莊里踢足球,忽然飛機劃過,他們的眼睛齊刷刷地仰望天空。

      “這里海拔低,天氣暖和,跑起來不像在雙湖那么吃力。過年能玩的也多。”16歲的尼瑪次仁,揮別遠去的飛機,繼續和同伴們玩了起來。


    這是山南市貢嘎縣森布日村街景(2020年8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這是尼瑪次仁在新家森布日度過的第二個新年。

      此刻,他的父親扎西和母親羅增,還在近千公里外的雙湖老家放牧。

      “暫時的分離是為了以后更好的生活。”對于可能持續幾年的分離,尼瑪次仁的奶奶德青已經不再糾結。

      20世紀70年代,為了緩解草畜矛盾帶來的生存問題,“十八勇士”挺進無人區尋找生機。德青在黨和政府帶領下,離開那曲市申扎縣,向北遷徙300多公里,在雙湖有了新家。2012年,國務院批復成立雙湖縣。

      時代在變化,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也在不斷變化。


    圖為易地搬遷途中的雙湖縣牧民(2019年12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 覺果 攝

      草畜矛盾的生存問題解決了,但因高寒缺氧、地處偏遠,吃水難、上學難、看病難、出行難始終困擾著雙湖干部群眾,全縣貧困發生率曾高達35%。

      “雙湖一半以上面積在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草場以每年3%至5%的速度加劇退化。”西藏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宗嘎提到另一個矛盾。


    入住前的山南市貢嘎縣森布日村新民居(2020年7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汝鋒 攝

      2018年,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決定實施極高海拔地區生態搬遷規劃,既為人,也為自然。


    山南市貢嘎縣森布日村一戶村民在自家門前合影(2020年7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汝鋒 攝

      從雙湖縣搬遷而來的牧民行走在山南市貢嘎縣森布日村街頭(2020年7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汝鋒 攝

      2019年底,首批雙湖縣牧民南徙,來到海拔降低了1000多米的山南市貢嘎縣森布日村。

      “過渡期里,年輕人還將在雙湖放牧。等森布日配套產業成熟了,年輕人就會撤離雙湖。”2020年8月,記者第6次到雙湖時,楊文升說,不久的將來,雙湖縣將整縣搬遷到森布日。

      一名技術人員(中)在指導山南市貢嘎縣森布日村村民管理蘋果樹(2020年7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汝鋒 攝

      精神的高地 青春的疆場


    夕陽下的普若崗日冰川一景(1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沈虹冰 攝

      雙湖這樣的高冷之地,也是錘煉意志的地方。每次到雙湖,記者總能聽到觸人心弦的故事。

      2020年4月,記者第5次前往雙湖時,見到了二次援藏干部梁楠郁。第一次三年援藏期滿,盡管血壓、血脂、尿酸都高了,但思量再三,他還是決定留下來繼續援藏。

      談起二次援藏的原因,他說:“援藏輪換之際,正值脫貧攻堅的關鍵時刻,希望自己參與的扶貧產業能如期完成,再為雙湖做點貢獻。”

      春節前夕,記者頂著零下20多攝氏度的嚴寒,再次來到雙湖,楊文升談話間提到“雙湖的新十七勇士”,說的是2017年17名退役士官主動到雙湖工作,奉獻青春。


    藏北高原上的野牦牛(1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汝鋒 攝

      經過了解,記者得知,這17人大多是“90后”黨員。最初組織部門擔心這些年輕人能否留得住,但3年多過去,沒有出現一個“逃兵”。

      “作為軍人和黨員,最不應該怕的就是吃苦。從部隊到地方,我們只是換了個戰場繼續戰斗。”出生于1993年的吳炳辰,臉龐還略顯稚嫩,但語氣堅定。

      七上雙湖,記者見證著“一個都不能少”的錚錚誓言,記錄著高原人民的堅毅與勇敢,感慨著新時代每個角落的變化。


    雙湖縣無人區里的藏野驢(1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汝鋒 攝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email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二三区波多野 |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免费动漫|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7牛牛| 亚洲国产精品专区在线观看 | 久久精品国产999大香线焦| jizz国产精品网站| 日韩毛片一级好特黄| 国产精品中文字幕在线| 在线视频这里只有精品| 波多野结衣久久精品| 国产92成人精品视频免费| 99久在线精品99re6视频| 久久精品国1国二国三|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 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九九免费久久这里有精品23| 日韩国产成人资源精品视频|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 78成人精品电影在线播放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 |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麻豆系列| 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99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婷婷老年| 久久老子午夜精品无码 |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快看| 青青青国产精品视频| 欧洲国产成人精品91铁牛tv| 热99re久久精品2久久久| 国产精品自线在线播放| 国产午夜福利久久精品|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综合部 | 国内精品福利在线视频| 苍井空亚洲精品AA片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三级| 精品无码国产污污污免费| 在线视频精品一区|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花蝴蝶| 国产国产成人久久精品杨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