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爐霍縣實現村級產業項目全覆蓋 高原上“籌”出致富“飛地”
3月11日,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爐霍縣蝦拉沱鎮的爐霍縣高原現代農業“飛地”產業園內一片忙碌。“我來自瓦達村,已經在這里工作7年,每月務工費有4500元,村上還會每年分紅。”在園區務工的其吉告訴記者。
爐霍縣高原現代農業“飛地”產業園,是爐霍縣139個行政村的集中“產業地”,以“眾籌+飛地”的模式建成,幫助該縣打破了農牧業“小而雜”“零而散”、短期內難以形成規模等發展壁壘,實現村級產業項目全覆蓋。
“成都市錦江區幫扶隊伍組織愛心企業家、愛心人士,與各村一起眾籌資金,每個大棚投資30萬元;此外,我們還引進甘孜州盛煌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投入資金6000萬元,在爐霍成立鮮水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進行有機蔬菜種植。”爐霍縣政府辦公室副主任蔣亞介紹,爐霍縣高原現代農業“飛地”產業園已建成大棚301座,每年固定分紅700余萬元,216名當地群眾在園區務工,人均年收入約4萬元。2023年,飛地園區實現產值4617萬元,并已納入甘孜州三大流域六個現代農業產業園規劃,成為爐霍產業核心增長極、甘孜州蔬菜保供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錦江區還發動社會力量,從愛心企業家、愛心人士中,聘請了一批“榮譽村長”,以愛心捐贈、商業租賃等多種方式,眾籌資金和“智力”,壯大幫扶力量。
截至2023年,爐霍縣已選聘“榮譽村長”46名,累計募集資金1200余萬元,實施產業、教育、醫療等各類幫扶項目100余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四川省甘孜州爐霍縣:農業飛地產業園要吃“旅游飯”
受益的不僅僅是雙馬村。截至目前,依托盛煌農業飛地產業園區,爐霍縣88個貧困村每個村每年分紅6萬元,戶均實現增收300余元。[詳細] -
四川省爐霍縣:“飛地”大棚聯動貧困村和非貧困村
脫貧攻堅中,我們在甘孜州率先探索‘飛地園區扶貧’模式,斯木鎮蔬菜基地里300個蔬菜大棚中有259個覆蓋了全縣88個貧困村和83個非貧困村。[詳細] -
錦江“飛地+” 為四川爐霍插上騰飛雙翼
在爐霍縣高原現代農業“飛地”產業園工作了4年多的她,現在已經成為小組長,帶領30多號人,管理著園區100多個蔬菜棚的大小事務。“必須看好這些棚,不只是我們村的產業支撐,更是全縣其他村致富的希望。”[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