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遷群眾融入“新家園” 樂享“新生活”
7月28日,車子繞過蜿蜒盤旋的進村硬化路,車窗外奔流的瀾滄江水變得模糊不清,距離鄉政府30公里的路程,由于坡大、溝深、“回頭”彎多,采訪組足足用了一個多小時的時間才到達維西縣維登鄉妥洛村四迪易地扶貧搬遷點。
“以前,進村路是一條破舊不堪的土路,村民們到鄉里辦事,路上來回就要花上兩天的時間。”陪同采訪的村干部感慨萬千,“妥洛村遠,妥洛村就在白云歇腳的地方。”當地流傳的這句諺語中,我們可以想象,在未通硬化路之前,這里的群眾翻山越嶺外出是何等的艱辛。
走進妥洛村四迪易地扶貧搬遷點,藍天白云間,綠水青山中,一排排白色墻體的兩層平頂房顯得格外醒目,干凈整潔的水泥衛生路延伸到各家各戶門前,路兩旁種滿了蒼翠欲滴的綠化樹,安裝了整齊劃一的太陽能路燈,家家戶戶安上了太陽能熱水器,庭前院后栽種了奇花異草,村里黨員活動室、籃球場上經常開展的文體活動極大地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這里處處都能感受到村民們幸福的新生活。集中搬遷安置的傈僳族群眾,徹底告別了過去吃不飽、穿不暖的日子,如今過上了與城里人一樣的新生活。
搬遷之前,妥洛村那米三四五組的72戶群眾居住在半山腰,居住分散,房子簡陋,住的都是被稱為“千腳落地”的木楞房,條件稍好的人家也不過是土基房,很多房子由于經久失修,夏天不能擋雨,冬天不能擋風,很多家庭連一件像樣的家具都沒有,更不用說電視機、電冰箱、沙發了。過去,村里沒有一寸水泥路,到處都是牲畜的糞便,臭氣熏天,污水橫流。更讓人頭疼的是,村里嚴重缺水,用水問題一直是困擾群眾的大難題,村民們要到5公里遠的地方背山泉水,每天取水時來回要消耗很多時間和勞力,吃水問題讓這里的群眾苦不堪言。另外,村里由于地質結構松軟,山體出現開裂,存在著很大的地質安全隱患,群眾們提心吊膽過日子,生怕某一天發生地質災害危及生命財產安全,特別是雨雪天氣,群眾們不敢住在家里,要搬到稍微安全的地方臨時安營扎寨,等天氣轉好后,再搬回來。因此,搬到沒有地質安全隱患的地方是生活在這里的傈僳族群眾夢寐以求的心愿。
近年來,精準扶貧的春風吹進了傈僳族村寨,易地搬遷是黨中央、國務院為使千萬群眾擺脫群眾脫貧做出的重大決策,是省、州、縣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的“當頭炮”,為了讓生活在大山深處的群眾過上好日子,按照實現“小村歸大村、散戶并成寨、四山遷朝路、邊遠靠集鎮”和“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的目標,妥洛村那米組被確定為維西縣易地搬遷項目,在上級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下,通過鄉黨委、政府,掛包單位、駐村工作隊員、村“兩委”及施工方的日夜奮戰下,妥洛村四迪易地扶貧搬遷點如期竣工,群眾安置到了集中搬遷點,按照人均住房不少于25平方米的標準,村民們搬進了嶄新的鋼筋水泥房,村里實現了水泥衛生路全覆蓋、通水又通電,國家還為部分村民添置了衣柜、電視機、沙發等家具,幾代人做夢都不敢想的新房夢就在黨的關懷下變成了現實,面對美好生活,很多人流下了幸福而激動的淚水。
走進那米5組李風雪家里,91.33平方米的兩層平頂房顯得格外端莊漂亮。走進屋內,分別有一個客廳,三間住房,家里擺設著電視機、沙發、冰箱,房屋收拾得一塵不染。另外,還自建了一所廚房,院子里栽滿了各種盆景,在夏日暖陽下,開得艷麗多彩。正在院子里曬藥材的李風雪臉上堆滿了笑容,他說:“搬遷之前我們住在大山深處,搬遷住上新房是我們幾代人的心愿。如今,在黨委、政府的關懷下,我們終于實現了搬遷夢,家家都分到了新房,村里的很多人還享受著低保戶、保潔員、生態管護員等的政策性收入,看病有保障,孩子上學有補助,出行方便了,我們過得很幸福。”。
說起現在的好日子,現年66歲的老人李文新感觸頗多,眉宇間始終洋溢著幸福和激動,他說:“過去,我們傈僳族群眾的住房條件很困難,還吃不飽、穿不暖,只能種植一些傳統農作物和采集林下藥材過日子。如今,我們終于實現了搬遷夢,黨和政府還帶領我們發展起了各種優勢產業,我們終于過上了安穩舒適的好日子,黨的政策‘阿克吉’”。
走進搬遷點的田間地頭,木香、糯山藥、黃金果等中藥材長勢喜人,村民們分工明確,正在田地里除草、施肥,處處都是一派繁忙的勞作景象。
正在打理田地的村民李玉軍說:“以前,我們的收入主要靠種植傳統農作物和采集林下經濟,在黨委、政府的正確指導下,我加入了村里的合作社,目前,家里木香等各種藥材種植面積達20畝,每年光靠種植藥材的收入就有2萬多元。”。
鄉村振興的關鍵是要發展好產業,如何培育壯大特色產業,鼓起搬遷點群眾的“錢袋子”,成為妥洛村思考和實踐的重要課題,該村堅持黨建引領,按照“一鄉一特、一村一品”發展思路,依托區位優勢、環境優勢、人才優勢,積極探索“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大力發展木香、糯山藥、黃金果等特色產業,有效帶動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力。截至目前,妥洛村四迪易地扶貧搬遷點群眾種植各種藥材達3000畝左右,走出了農業產業化的有力步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迪慶州上半年經濟運行平穩健康——步履堅實 行穩致遠
高原盛夏,綠意盎然,欣欣向榮。從產業基地、街頭巷尾到項目工地、生產車間,無一不迸發著迪慶經濟發展的活力。 [詳細] -
“四好農村路”讓山鄉發生巨變
公路通則百業興,四通八達的公路改善了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不僅可以更加便利地進行農產品的運輸、購物,從而增加收入。[詳細] -
“黨建+河長制”讓擇米洛水更清景更美
擇米洛河發源于永春鄉海拔3368米的阿多不決一帶,在維西縣境內全長14公里,流域面積92.6平方千米,涉及該村5個村民小組224戶707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