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果洛州:黃河文化與格薩爾文化相互融合打造黃河文化長廊
“我們要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找準與果洛文化的切合點,把黃河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與全國格薩爾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結合起來,相互融合,打造黃河文化長廊。”青海省果洛州委書記張曉軍近日表示。
果洛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日前在青海省果洛州召開。
張曉軍介紹,果洛地處三江源、黃河發源地,清清黃河發源于瑪多,黃河流經州內五縣760余公里,自然景觀壯麗秀美,草原廣布,峽谷險峻,擁有三江源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生態功能區,構成了國家重要生態安全屏障。
格薩爾文化(果洛)生態保護實驗區于2014年7月獲批設立,2016年12月,中國文化部印發了《關于同意實施〈格薩爾文化(果洛)生態保護實驗總體規劃〉的復函》,標志著中國唯一格薩爾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開始正式實施建設。
“黃河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我們要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找準與果洛文化的切合點,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地塑造有果洛特色的黃河文化,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把黃河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與全國格薩爾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結合起來,相互融合,打造黃河文化長廊,加大《從黃河到長江》巡演,創造更多精品文化作品,提升外宣文化底蘊。”張曉軍說,同時,要圍繞黃河文化實施好新型城鎮化,把瑪多、達日、甘德、瑪沁、久治等沿黃河流域的主要城鎮,打造成黃河文化主題特色城鎮,為加快新時代新果洛建設凝聚精神力量。
張曉軍表示,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要充分挖掘自然生態、紅色文化、民俗風情等優勢,突出在三江源國家公園和黃河文化、紅色文化、格薩爾文化為一體的文旅品牌融合上創新思路,積極探索以生態為主題的文化旅游新路徑,以高水準推進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建設。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格薩爾文化(果洛)生態保護實驗區成果數字化工程正式啟動
“格薩爾文化(果洛)生態保護實驗區階段性建設成果—影像、文本數字化提升工程”是總結實驗區建設階段性成效,研究填補實驗區保護工作薄弱環節的具體表現。[詳細] -
青海省班瑪縣設立“格薩爾文化保護傳承基地”
為保護傳承和發展班瑪《格薩爾》文化,青海省格薩爾史詩保護研究中心在班瑪縣設立了兩處“格薩爾文化保護傳承基地”。[詳細] -
格薩爾文化(果洛)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
近年來,果洛州委州政府統籌謀劃,整體推進,國家級格薩爾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