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成黑頸鶴種群發展延續的重要區域
圖為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黑頸鶴春季遷徙路線。 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供圖
據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13日消息稱,通過近三年研究結果表明,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成為黑頸鶴賴以生存和繁衍的核心棲息地之一,也是黑頸鶴種群發展和延續的重要區域。
據介紹,日前,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聯合北京林業大學郭玉民研究團隊共同開展了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及周邊區域黑頸鶴衛星跟蹤及環志工作。衛星跟蹤軌跡顯示,跟蹤黑頸鶴個體在2021年春季遷徙與2020年秋季遷徙時呈現出明顯不同,佩戴衛星跟蹤的亞成體黑頸鶴未與成鳥一同返回繁殖地,而是四處游蕩尋找伙伴和適宜棲息地。
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分布的黑頸鶴明顯分化為兩個亞群,春季遷徙時該地區的亞成體一部分與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亞成體共同在青海玉樹稱多縣嘉塘草原集群停歇,另一部分與甘肅鹽池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亞成體在西藏納木措集群停歇,形成兩個較大的亞成體聚集地。
據介紹,該聯合研究團隊分別對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內門源縣、祁連縣、天峻縣及部分周邊濕地分布的黑頸鶴種群數量和繁殖狀況進行了調查監測。共記錄到黑頸鶴195只,其中已營巢繁殖31對,非繁殖群30對,游蕩個體20只,亞成體7群48只(幼鶴5只),這些周邊濕地分布的黑頸鶴具有為該物種全球種群遺傳的多樣性貢獻了巨大潛力。
據專家估計,2021年該區域內及周邊地區繁殖幼鶴數量可達到35-60只,與上一年相比,黑頸鶴繁殖對數量顯著增加,特別是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央隆鄉與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縣木里鎮是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內黑頸鶴繁育的重點分布區。
黑頸鶴作為青藏高原濕地鳥類的旗艦物種,是世界上唯一生存和繁衍于高原的鶴類,黑頸鶴的棲息繁殖狀況能夠充分反映高原濕地生態系統的健康狀況,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為期5年的黑頸鶴專項調查將為今后同類區域開展珍稀瀕危水鳥研究與保護積累有效經驗,為高原濕地健康評估提供參考標準和依據。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黑頸鶴種群遷徙研究取得豐富成果
根據最新調查顯示,確定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及周邊地區分布有黑頸鶴80只,充分表明祁連山國家公園是黑頸鶴重要棲息地之一,并在祁連山國家公園黑頸鶴遷徙研究方面取得豐富研究成果。 [詳細] -
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首次黑頸鶴衛星跟蹤和環志工作完成
通過兩年調查,初步掌握了青海片區黑頸鶴等遷徙水鳥種類、數量及分布格局,為深入研究旗艦物種黑頸鶴繁殖策略、遷徙路線等情況奠定了扎實基礎。[詳細] -
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記錄到黑頸鶴完整孵化行為
記者14日從從青海省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獲悉,科研人員利用紅外相機在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首次采集到黑頸鶴完整孵化行為,涵蓋雌雄鶴換孵儀式、警戒及雪中孵化等多個行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