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爾雅瑪可布遺址考古發掘項目正式啟動
據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9日消息,日前,經中國國家文物局同意,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中國西北大學聯合實施夏爾雅瑪可布遺址發掘。此次發掘對于解決當前諾木洪文化研究的困境有重要意義,而諾木洪文化研究的深入又能為今天在中國牧業區推廣農業生產和定居牧業點相結合的建設方向提供歷史借鑒,具有相當的現實意義。
夏爾雅瑪可布遺址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蘭縣巴隆鄉,是第三次中國文物普查中發現的一處諾木洪文化遺址,年代為公元前1400年至公元前1050年左右。諾木洪文化是誕生于青海高原特殊環境下的考古學文化,主要分布于柴達木盆地東南部,其匯聚了周邊區域各類文化的特征,但相關研究尚顯薄弱,在此之前僅發掘了他里他里哈一處遺址。
據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介紹,夏爾雅瑪可布遺址規模較大,遺物豐富且保存較好,地表有明顯的石構遺跡,具有很高的發掘價值。遺址既有居址又有墓地,分布在隔河相望的南北兩個臺地上,居址區面積約3.5萬平方米,已發現的墓葬分布在約2.5萬平方米的范圍內。遺址發現石墻、土坯墻、石砌建筑基址等遺跡,文化層厚度多在60~90厘米。地表采集有夾砂紅陶和灰陶等殘片、石器及獸骨等,可辨器形有罐、盆及石斧等。
目前,遺址區和墓葬區發掘工作正在有序進行。遺址區發掘深度約30至70厘米,發現遺跡有石墻、甕棺、灰堆等,出土遺物有陶片、石器、骨器、毛織品等,陶片中有彩陶。墓葬區發掘深度約10至20厘米,發現遺跡有墓葬等,出土遺物有陶片、海貝等。
“夏爾雅瑪可布遺址包含有多種文化因素,據目前發掘的考古資料初步研究,可能受到來自新疆南部、河西走廊和青海河湟地區青銅時代多種文化的影響,對于青海西部地區青銅時代古代文化交流與傳播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夏爾雅瑪可布遺址聯合考古隊項目負責人肖永明告訴記者,“同時,此次發掘對早期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研究具有實際意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青海柴達木盆地發現真象、犀牛化石
在青海省內發現疊層石、古脊椎動物和魚類3處具有較高科學研究價值的化石產地。[詳細] -
“青海都蘭熱水墓群2018血渭一號墓” 榮膺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4月13日上午,評委會經過綜合評議,最終投票選出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青海都蘭熱水墓群2018血渭一號墓”榮膺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