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qc0qw"></strike>
  • <strike id="qc0qw"><menu id="qc0qw"></menu></strike>
    中國西藏網 > 新聞 > 涉藏動態

    雪山腳下康莊大道長又闊

    張建平 張淑虹 發布時間:2020-10-10 09:53:00來源: 《紅旗文稿》

      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唐古拉山北麓、玉樹藏族自治州的雜多縣,是距離青海省省會西寧最遠的一個縣,由于地處偏遠、人口稀疏、產業單一,雜多縣也是青海省貧困發生率最高、貧困程度最深、脫貧難度最大的地區之一。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2020年4月,雜多縣終于退出貧困縣序列。從農奴翻身到災后重建,再到今天的全面脫貧,雜多人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所見之處,雜多人民總是雙手合十,重復著謝意,一臉虔誠,令人動容。他們想把哈達獻給習近平總書記,獻給遠方的幫扶者,也獻給這里的建設者。

      “黑帳篷”的新樣子

      高原上的雜多是多彩的。藍的天,綠的草,白的哈達,還有五彩的經幡。在這幅斑斕的圖景中,還有一種神圣的顏色——牦牛的黑色。牦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牛種,他們體壯耐寒,牧民用牦牛的長毛編織縫制成黑色的帳篷,在漫長的游牧歷史中,給生活在嚴寒地域的牧民們撐起了遮風擋雨的家。

      如今,牧民們心中神圣的“黑帳篷”有了新的樣子。

      紅墻彩瓦,一排排藏式風格的三層樓房別具特色,雜多縣的兩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之一“牧人希望家園”靜臥于山谷之中。寬敞的廣場,老人閑坐,孩童奔逐,歡聲笑語,一片祥和。廣場前的一塊大石頭上,深深地刻著“感恩”兩個紅色大字。

      “現在的生活,過去我是想都不敢想,真像做夢一般。”在“牧人希望家園”的一套裝修精致、水電暖齊全的房屋里,布雅滿懷感慨地說。

      布雅家原來是雜多縣蘇魯鄉多曉村的一戶貧困家庭,家有7口人,以前一家人一直住在帳篷里。國家精準扶貧政策落地后,布雅家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同時,作為易地搬遷戶,他在“牧人希望家園”分到了自己的住房。在政府的幫扶下,他經過培訓成為生態管護員,只這一項每年就有21600元的收入,加上挖蟲草和其他補貼,全家能有7萬多元的年收入,日子一下子寬裕了起來。

      在雜多,像布雅這樣的易地搬遷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總共有711戶3139人。易地搬遷要為貧困戶提供更好的住房,但更關鍵的則是實現“安居與樂業并舉、搬遷與脫貧同步”。縣里結合本地實際,為搬遷對象安排生態管護員崗位等公益性崗位就業,使易地搬遷來的貧困戶留得住、脫得貧。

      “總書記提出要實現兩不愁三保障,這個目標在我們雜多現在已經實現了,接下來我們要謀劃的是進一步致富的問題,是鄉村振興的問題。”縣委書記才旦周說。

      脫貧之后更致富,就要把勞動力從傳統的放牧中解放出來,拓展其他產業,給鄉村振興賦予內生動力。在一系列以合作社為主體的集體經濟發展探索中,雜多縣走出了一條生態搬遷、牧民后續產業發展的新路子。世代逐水草而居、牧牛羊而生的牧民們,改變了往日圍著草山轉、跟著牛羊跑的傳統放牧模式,合作社將牛羊、勞力整合配置,真正達到了草場減負、牧民致富的效果。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上,雜多人民信心滿滿。現在,他們正把脫貧作為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新起點,再接再厲,繼續奮斗,誓要把腳下這條康莊大道走得更長更闊。

      高海拔上的高境界

      瀾滄江源,雪豹之鄉,海拔4000多米的雜多在很多人心中是離天很近的一方凈土。對于很多追求“詩和遠方”的年輕人來說,來到高原大概是一件“浪漫的事”。但事實上,扎根高原并不容易。

      去年畢業季,上海姑娘童心看到校園中掛著的西部計劃宣傳條幅——“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她的內心涌起一股熱流。

      “因為這句話,我就來了。”說起來到這里的初衷,這個年輕的女孩這樣輕描淡寫地回答。于是,去年8月,童心暫別繁華的大城市,決定“用一年的時間,做一件終生難忘的事”。這一年,她經歷了高原反應和高寒氣候的種種不適,但是很快就喜歡上了這個地方。今年8月,童心主動提出申請再服務一年。

      “我想待久一點,填補這里的教師資源缺口。”與大學畢業時選擇來到這里的原因不同,一年的支教經歷,讓童心感受到高原生活的艱苦,更看到在我國西部尤其是高寒高海拔地區教師資源的短缺、藏族孩子對知識的渴望。她深深地感到,自己是被需要的。

      “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青年人發出的號召。由共青團中央和求是雜志社共同發起的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雜多專項”,是目前西部計劃中唯一一個向高寒高海拔地區規模化派遣支教團隊的項目。河北農業大學畢業生張宗凡是西部計劃“雜多專項”志愿者小組的組長。他的家鄉曾經是河北的貧困縣,一路求學,張宗凡得到很多針對農村學生的政策幫扶,他把自己的職業選擇叫作“感恩與回饋”。青海大學畢業的老師楊海霞說:“我始終覺得,我們年輕人不僅要有詩和遠方,更要有家國情懷和偉大理想。”

      扶貧必先扶智。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雜多教育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馬背教育、帳篷教育,到今天正在實現蓬勃發展。因為教育,高原上的雜多孩子們了解到黨和國家的歷史、社會的變革、文化的多樣,他們更加包容、感恩和奮發;因為那些可愛的年輕教師們,這些孩子懷著“長大后我就成了你”的仰慕,在心中悄悄埋下建設家鄉、報效祖國的夢想。

      “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習近平總書記在不久前召開的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的這句話,也完全適用于雜多的建設者們。除了這些“不缺精神、不怕吃苦”的支教青年,還有選擇扎根高原的年輕干部、對口幫扶的駐村書記……他們努力克服著艱苦自然環境帶來的巨大身心挑戰,為民族地區扶貧事業貢獻著青春和力量。

      “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這些雪山腳下康莊大道的鋪路者,配得上最潔白最美麗的哈達。

    (責編: 于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网站| 2020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精品99|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五月天| 久久91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一色屋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99亚洲综合精品首页| 男女男精品网站免费观看|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专区午夜 | 国产精品喷水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性色av| 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99精品高清视频一区二区| 精品日韩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九九免费久久这里有精品23| 亚洲AV成人精品日韩一区| 久久九九久精品国产日韩经典|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麻豆二区| 国产女人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 日本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香蕉久久久午夜福利| 无码精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这么小也不放过| 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 99re视频热这里只有精品7|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小说 |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秋霞1| 一区国产传媒国产精品| 国产午夜精品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一级香蕉一区| 69久久夜色精品国产69| 99热在线精品免费全部my| 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久精品|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蜜桃| 国内精品免费视频自在线| 国产精品永久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 国产91精品新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