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青海湖鳥島關停兩年后:人去鳥來生態轉好
圖為斑頭雁在青海湖鳥島區域內筑巢。李江寧 攝
接近6月,青海迎來春夏之交,每年的這個時候,青海湖就變成了鳥兒的天堂。鳥島作為水鳥的重要繁殖地,每年約有6萬只水鳥在青海湖鳥島繁殖,約有10萬只水鳥遷徙停留。在青海湖繁殖的棕頭鷗、斑頭雁、鸕鶿占全球繁殖總量的60%。
圖為不斷上漲的青海湖湖水已經淹沒了部分沙丘。李江寧 攝
2017年8月29日起,為保護青海湖的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青海湖沙島、鳥島兩大景區閉門謝客,并停止一切旅游經營活動。
5月29日,記者跟隨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實地探訪了關停兩年后的鳥島景區。進入青海湖自然保區鳥島區域,往日游人如織的景象已經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景區門口“謝絕游覽”的標示牌。
圖為鸕鶿島內正在筑巢的鸕鶿。李江寧 攝
進入鳥島景區,曾經的停車場、游客棧道,及一些基礎設施已經被青海湖湖水所淹沒,駕車駛過進入景區的小路時,清澈的湖水濺到了車窗上。
剛一下車,就看到兩只成年斑頭雁帶著十幾只剛孵化出的斑頭雁寶寶大搖大擺的在草地上散步。“這種景象在以前可是看不到的,現在這里是真正的鳥兒天堂。”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楊濤說。接著,楊濤趕緊拿出相機拍下了這一幕溫馨的畫面。
圖為鸕鶿島內正在筑巢的鸕鶿。李江寧 攝
“今年大概有4000多只斑頭雁在這里筑巢,去年是2500只,沒有人為的干擾,這兩年鳥類也有了一個安靜的環境在這里筑巢、孵化小鳥了。”楊濤看著正在蛋島筑巢的斑頭雁對記者說,“原來這些水鳥,包括周邊的普氏原羚,遠遠的看見游客的車,就跑的沒影了,現在筑巢都在這水邊。”
而在鳥島區域的鸕鶿島,也有數千只鸕鶿正在筑巢,沒有了游客的身影,鳥類顯得更為自由。鳥島區域完全回到了原生態的景象。
同時,記者在鳥島區域看到,除水鳥以外,青海湖的旗艦物種普氏原羚、黑頸鶴也棲息在鳥島附近,通過望遠鏡就可以進行觀察。
據了解,青海湖水位連續15年上漲,雖然延緩了保護區的很多工作,但對改善整個環湖地區的生態環境卻十分有利。現在鳥島區域建立了傳感器,工作人員在電腦前通過網絡就可以查看保護區內的具體情況。未來,青海湖沙島、鳥島區域將開展生態旅游活動,以宣教、科普為主將保護工作持續推進。
“現在青海湖保護與利用主要是往保護上靠,但是鳥島還是在做生態旅游規劃,以后就是做一些生態旅游活動,當然它不能作為景區開放,我們也在規劃把這里作為科普基地來使用。”楊濤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青海湖鳥島沙島關停一年之變
2017年中國官方全面“叫停”青海湖鳥島、沙島內一切旅游經營活動,至今已有一年。中新社記者近日在當地采訪時獲悉,目前青海湖多個指示性物種逐年遞增,整體生態功能逐漸增強。[詳細] -
青海湖鳥島景區和沙島景區謝客
5月的青海氣溫回暖,青海湖鳥島國際重要濕地迎來大量候鳥。為維護周邊生態系統,今年旅游旺季,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鳥島景區和沙島景區將繼續停止對外營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