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涉藏州縣牧民增收添新徑:高原中藥材走俏國際市場
4月中旬,夏河縣唐尕昂鄉中藥材種植基地。魏建軍 攝
“我的目標是將唐尕昂建成高寒區‘中藥材特色之鄉’。”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唐尕昂鄉讓吾道行政村黨支部書記加布老說道,沒想到在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上種植的中藥材,意外成了當地牧民多渠道增收的“主力軍”了。
甘南州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邊緣,是甘肅省主要的藥材區之一,境內蘊藏的純天然野生中藏藥材850余種,中藏藥材蘊藏量為5243萬公斤,大多生長在海拔3000米以上。經過多年馴化,現已有部分中藏藥材進行人工栽培種植階段。
據甘南州州長趙凌云介紹,甘南地處高原,光照資源好,病蟲害少,藏中藥材品質有保障。近年來,甘南依托中藏藥產業,推進全州脫貧攻堅、調整經濟結構、實現轉型升級發展,意義重大。尤其脫貧摘帽,中藏藥功不可沒。
事實上,早在2017年,甘南州就出臺了《“十三五”中藏藥產業發展規劃》。根據規劃,堅持“醫藥并重、以醫帶藥、以藥促醫”的發展理念,優先發展中藏藥材種植,加快中藏藥材種植基地建設,建立完善藏醫藥研究機構。
“近幾年,中藏藥是我們脫貧的重頭戲。”趙凌云表示,發揮甘南州豐富的中藏藥資源優勢和獨特的藏醫藥文化優勢,扶持龍頭企業、合作社等進一步深挖中藏藥材。引進和培養藏醫藥研究專家和人才,力爭在中藏藥科研成果及知識產權等領域有新突破和發展。
4月中旬,在夏河縣唐尕昂鄉中藥材種植基地,藥材種植戶們正在地里松土,準備栽植讓他們曾經“不屑一顧”的大黃。加布老告訴記者,在這深山溝里,老百姓習慣了牧羊放牛,一聽他要在這里種中藥材,總有“瞎折騰”“胡鬧”等聲音傳入他的耳朵。
作為曾經走南闖北搞運輸的老司機,加布老看過很多地方的特色產業,他想把好的產業引進來,但很多“水土不服”。2018年,在請教了很多農科專家后,加布老最終決定試種中藥材。起初,僅有33名村民拿自家的地來做試驗。
圖為加布老介紹他們種植的藥材。魏建軍 攝
讓他們沒想到的是,他們試種的大黃、黃芪等藥材居然成功了,而且當年就見到了效益。“除去2000元左右的成本,每畝地可以賺3000多元。”加布老向記者算了一筆賬,以前當地種植青稞,一畝地才收入300多元,只能解決家里的口糧問題。
2019年,以加布老為法人的隆哇溝綠色原野中藥材種植有限責任公司,僅通過發放紅利方式,就帶動全鄉7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增收,其中,“三變改革”帶動69戶每年分紅2400元,扶貧車間帶動10戶每月工資約1800元。
據當地扶貧干部介紹,該公司還通過勞務輸轉及土地流轉帶動全鄉約60戶230余人,其中,土地流轉約60戶800畝,每畝400元;勞務輸轉2019年發放工資36萬元約190人次。戶均年增收約4000元,比兩年前每戶增收約2300元。
“上次召開是否擴大種植藥材研討會,參會的老百姓都舉手同意。”加布老說,鄉親們種藥材的積極性越來越高了,而且他們的身份不再只單純的放牛羊,已經變為“半農半牧”了。2020年,他們計劃在全鄉擴大面積種植800畝藥材。
近年來,隨著民眾養生意識提升,來自高寒區“原生態”“純天然”的中藏藥走俏國內及東南亞、日韓等市場。不過,加布老還“留了一手”,在鄉里套種了500畝隴薯10號(馬鈴薯),“萬一藥材行情不好,還有洋芋蛋做保險呢。”加布老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甘肅省甘南州藏醫藥在傳承中發展走向國內外
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藏醫院,是繼西藏自治區藏醫醫院之后建立的全國第二所、甘肅省第一所公辦非營利性藏醫醫院。其學術脈絡承襲拉卜楞寺曼巴扎倉。[詳細] -
脫貧攻堅看甘肅|甘南州夏河縣:藥材變財源 甩掉“貧困帽”
2017年,讓吾道行政村作為農村“三變”改革試點村,在夏河縣工會的扶持下試種了30畝當歸,共計收獲當歸22204.5斤,每斤以4.7元的價格出售,共計收入104361.15元,平均種植戶純收入5000元,試種取得成功。[詳細] -
甘肅省甘南州:藏族醫生堅守“古法”制造高原上的低價藥
“從外面的藥廠買藥固然方便,但藥價會上漲很多,不少牧民來醫院之前就會猶豫,因而耽誤病情。”尕藏加措說:“藏醫學本就是牧民的發明,我們自己產藥,就能把費用降到最低,讓牧民安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