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薩八廓街的老院子特別多。
年頭長,故事就多。
在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八廓南街,距大昭寺中心位置直線距離僅200余米處,建筑面積達5000多平方米的夏扎大院已佇立了近200年。這里會有怎樣的故事呢?
圖為夏扎大院正門 攝影:劉莉
夏扎大院原名“平措康薩”,意為美滿新居,是一座經典的傳統藏式石木結構四合院。這里原是舊西藏貴族夏扎家族的私宅,由舊西藏噶廈政府噶倫夏扎·頓珠多吉于19世紀初建造。
時光荏苒。2011年,夏扎大院完成了保護性修復。近年來,西藏文化產業有限公司負責夏扎大院的運營管理,該大院被設立為“中國唐卡之都”并獲此命名授牌。曾經的貴族府邸由此成功轉型為展示西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窗口。
除了唐卡展廳,夏扎大院里還有一間門面不大、出售服飾家紡類手工藝品的店鋪“卓番林·措瓦”。店鋪由西藏卓番林文化有限公司開設。店里的商品配色大膽、造型奇特。
圖為夏扎大院里的“卓番林·措瓦”店陳列的手工雪怪掛件 攝影:劉莉
“這是綿羊嗎?”其中一款白毛藍臉長著雙角的玩偶十分吸睛。
“不是呀,這是雪怪。”店員達娃片多笑了起來:“這是藏族傳說故事里生活在很高的雪山上的一種怪物。它們的個子很高大,很有力氣,像人一樣直立行走。據說只有登山的人才會遇到。運氣好的話,能獲得它們的幫助。我從小就聽過的。玩偶形象是設計師根據傳說加上自己的想象創作的。”
圖為夏扎大院里的“卓番林·措瓦”店陳列的手工吉祥八寶雙魚掛件 攝影:劉莉
達娃片多介紹,店里大部分商品都是一針一線的純手工作品,制作者是來自西藏各地的群眾。公司會派出老師到西藏各地為群眾進行手工藝品制作培訓,并提供原材料和手工藝品訂單,從而形成手工藝品產銷合作關系,幫助群眾增加收入。經過近20年的堅持和探索,現在已經有500多位西藏各地女性參與制作。
圖為夏扎大院里的“卓番林·措瓦”店陳列的手工十二生肖系列玩偶中的牛與鼠 攝影:劉莉
“這種方式對農牧民特別合適,農閑的時候或者放牧的時候就可以做,不耽誤照顧家庭。手藝好的,1個月能賺四千到五千元,新手1個月也能賺1000元左右。”達娃片多說,令她特別感動的是,有些行動不便的殘疾人參與到手工藝品制作中后,有了收入,不僅改善了生活,還體會到了前所未有的獲得感。
圖為夏扎大院里的“卓番林·措瓦”店陳列的手工金絲野牦牛和黑色野牦牛掛件 攝影:劉莉
達娃片多說,“卓番林”的意思是“有利眾生”,“措瓦”的意思是“生活”。“我們希望能以一種可以幫助到很多人的方式好好生活。我覺得這個工作很有意義。”她一邊笑吟吟地說著,一邊手腳不停,把店鋪內外擦拭得干干凈凈。
圖為夏扎大院里的“卓番林·措瓦”店中懸掛的一幅參與手工藝品制作的部分群眾合影 翻拍:劉莉
古老的故事在古老的夏扎大院生長出了新意。(中國西藏網 記者/劉莉)
圖為夏扎大院里的“卓番林·措瓦”店陳列的云朵與雪山掛件 攝影:劉莉
圖為夏扎大院里的“卓番林·措瓦”店陳列的手工牛頭零錢包 攝影:劉莉
圖為夏扎大院里的“卓番林·措瓦”店陳列的手工雪怪掛件 攝影:劉莉
圖為夏扎大院里的“卓番林·措瓦”店陳列的手工十二生肖系列手偶狗與猴 攝影:劉莉
圖為夏扎大院里的“卓番林·措瓦”店陳列的手工十二生肖系列玩偶豬與兔 攝影:劉莉
圖為夏扎大院里的“卓番林·措瓦”店陳列的手工地毯 攝影:劉莉
圖為夏扎大院里的“卓番林·措瓦”店陳列的手工床品 攝影:劉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