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訊 “在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下,藏醫學興起了全面振興、發展的高潮,隨著對外開放政策的推進,國際學術交流逐漸活躍,藏醫學這一古老的傳統醫學走向世界舞臺,成為西藏對外交流合作的重要文化名片和最具特色的產業之一。”7月4日下午,第四屆中國西藏“環喜馬拉雅”國際合作論壇傳統醫學圓桌會議召開,與會中外專家學者等通過交流發言、總結報告、多邊對話等形式充分展示傳統醫學領域取得的重大成就,深入探討傳統醫學可持續發展的方向。同時,在對藏醫藥起源于青藏高原的認識、對加強藏醫藥文化的宣傳交流以及共同保護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藏醫藥浴法”等方面達成共識。
圖為第四屆環喜論壇傳統醫學圓桌會議 攝影:王佳豪
國醫大師占堆從事藏醫藥研究相關工作60多年,他表示,藏醫藥是我國中醫藥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雪域高原上的文化瑰寶,是中華民族交流交融的醫學成果,具有理論體系完整、診療方法獨特、臨床經驗豐富、治療效果顯著的特點。隨著國家對中醫藥事業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藏醫藥事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資料圖:西藏自治區藏醫藥發展大會
奧地利科學院社會人類學研究所副所長、高級研究員斯蒂芬·克魯斯和同事在過去的10年中,對藏醫藥的發展開展了研究。他認為,推動藏醫藥發展的主要因素為強大的文化和制度性知識庫,如藏醫藥大學、醫院和專業協會等;國家干預,如明確的法律和政策框架、明確的支持和發展戰略以及明確的監管框架等;全球趨勢,如以亞洲為首的傳統醫學的復興,以及文化和文化差異作為經濟資產的價值增值。
資料圖:2024年米林市第十六屆黃牡丹藏醫藥文化旅游活動開幕式
傳統醫藥是人類共同財富,不僅在歷史上為人類健康做出貢獻,也是近現代醫學產生的基礎,更是當代人類健康的重要選擇之一。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特聘研究員、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北京藏醫院特聘專家劉英華呼吁,環喜馬拉雅地區各國組建傳統醫藥聯盟,相互承認傳統醫藥,在傳統醫藥學歷、行業標準、傳統知識庫、資源保護和開發、藥品研發、專利、營銷等方面加強合作,為傳統醫藥保駕護航。有關國家政府通過雙邊、多邊談判,首先對中醫、阿育吠陀、藏醫藥等互認,促進傳統醫藥跨國、跨區流動。
資料圖:游客在米林藏醫院體驗藏醫藥特色療法
一般認為,1972年,中國專家到尼泊爾建造無軌電車(電動巴士),隨隊的中國醫生開始在尼泊爾使用中醫和針灸治療,是傳統中醫和針灸療法傳入尼泊爾的開端。尼泊爾中國文化教育協會主席哈利仕·錢德拉·沙阿在交流發言中表示,中國傳統醫學適用于像尼泊爾這樣的衛生支出太高的國家。在尼泊爾,現代醫學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觸到的,而且有很多副作用,中國傳統醫學無疑是大眾最好的選擇。
哈佛大學神學院教授珍妮特·嘉措則表示,我們已經可以看到,這一醫學傳統(藏醫藥)已經準備好為我們對全人類健康和繁榮的認識做出重要貢獻。(中國西藏網 記者/王佳豪 張曉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