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訊 8月9日,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專場新聞發布會在拉薩召開。
林芝市是一個以藏族為主體,漢、門巴、珞巴等35個民族和僜人組成的多民族聚居區。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全市常住人口23.89萬人,其中,漢族5.89萬人,約占24.7%;少數民族17.98萬人,約占75.3%;有巴宜區更章門巴民族鄉、米林市南伊珞巴民族鄉、墨脫縣達木珞巴民族鄉等3個民族鄉。
近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林芝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和戰略性任務,深入實施西藏自治區“四大工程”“六項行動”,堅持在完善體制機制、深化主題內涵上、豐富創建載體上、創新宣傳教育上狠下功夫,舉全市之力、匯全市之智,高標準、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努力在西藏“著力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區,努力做到民族團結進步事業走在全國前列”的生動實踐中走在全區前列。
林芝市始終準確把握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歷史方位,堅持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高度出發,牢記“國之大者”、緊盯“四件大事”、聚焦“四個走在前列”,把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區與林芝市中心工作同謀劃、同部署、同推進、同落實,體現在穩定、發展、生態、強邊各項工作中。制定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新形勢下民族團結工作的意見等一系列指導性文件,成立了以市委書記為組長、市長為常務副組長的進一步加強新形勢下民族團結工作領導小組和市委分管領導任組長、四套班子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的著力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區專項組,構建了市、縣、鄉、村四級聯創聯建的良好局面,形成了黨委統一領導、人大依法監督、政府全面負責、各部門密切配合、社會各界協同參與的工作機制。
林芝市為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大力推進民族團結“記憶”工程,深入挖掘整理歷史資源、紅色資源,命名和打造了以太昭古城為代表的見證民族團結和睦共處的歷史遺跡,以波密紅樓為代表的紅色遺跡等19個市級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成功創建了2個自治區級教育基地。為全面推動模范區創建走深走實,林芝市不斷豐富創建載體,大力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進機關、進鄉鎮(街道)、進村居、進學校、進宗教活動場所、進部隊、進企業、進景區、進家庭。發動黨員深入各族群眾中廣泛開展志愿服務、民族聯誼、結對幫扶等“微創建”行動,實施民族團結進步模范機關、模范科室、模范窗口、模范家庭評選,推動創建工作融入業務、貼近群眾。同時,林芝市立足邊境地區實際,傾力實施“民族團結進步千里示范帶”建設,打造了米林市民族團結進步展廳、朗縣金東鄉民族團結文化長廊、察隅縣嘎腰村民族團結文化展館、墨脫縣背崩鄉民族團結廣場等陣地,培育了瓊林村、德爾貢村、沙瑪村等“五共五固”軍民融合示范點,全面展示新時代林芝邊境地區各族人民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生動實踐。
近年來,林芝市民族團結進步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林芝市先后有9個單位獲評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區)示范單位,48個單位獲評自治區模范單位,市級命名模范單位85個、模范家庭100戶;涌現出了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4個、模范個人6名,自治區模范集體117個、模范個人195名,林芝市模范集體224個、模范個人365名。
圖為林芝市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 圖片來源:西藏林芝網
站在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起點上,林芝市將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導各族群眾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和衷共濟、和諧發展,持續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為西藏著力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區打下堅實基礎。(中國西藏網 記者/賈華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