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2年經濟工作;聽取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工作匯報,研究部署2022年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審議《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委員會工作條例》。會議強調,明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宏觀政策要穩健有效,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準、可持續。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實施好擴大內需戰略,促進消費持續恢復,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增強發展內生動力。
穩定經濟運行事關全局。在新的發展格局下,2021年中國經濟總體保持恢復態勢,經濟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保持領先地位。據12月6日發布的《經濟藍皮書》預測,2021年我國GDP實際增速預計達到8%左右;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預測,仍將高于世界其他絕大部分主要經濟體。同時,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2022年《經濟藍皮書》主編謝伏瞻表示,前三季度我國經濟表現出較好的復蘇態勢,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結構轉型升級取得新成效,為實現“十四五”經濟發展預期目標打下了良好基礎。
今年以來,中國經濟穩定復蘇、穩中加固、穩中向好。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運籌帷幄,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奮力拼搏,實現了“十四五”良好的開局。目前,在全球疫情和經濟走勢愈加復雜的背景下,中國積極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中不斷取得新成效。其中,一季度中國經濟同比增長18.3%,二季度同比增長7.9%,三季度同比增長4.9%……在面對經濟下行壓力的挑戰下,中國經濟錨定高質量發展方向,步履堅穩。
在宏觀調控方面,全球主要經濟體大多采取寬松貨幣政策的背景下,中國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取向,增強宏觀政策自主性;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聯動發力,積極的財政政策提質增效、更可持續,一系列減稅降費舉措為市場主體提供有力支撐,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精準、合理適度,助力中小企業和困難行業持續恢復。
當前的中國經濟特征十分鮮明,一個字:“穩”。前三季度,中國經濟同比增長9.8%,高于全球平均增速和主要經濟體增速,預計全年經濟增速將超過“6%以上”的預期目標;前10個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133萬人,提前完成全年1100萬人以上的目標任務;1至10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0.7%,低于全年3%左右的預期目標;前10個月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已超過2019年全年,國際收支好于預期。
“十四五”的第一個年頭即將結束,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明年的中國經濟依舊面臨著新的下行壓力。在如此局勢下,中國如何在高基數上繼續保持平穩運行,2022年的經濟工作方向要怎樣展開?
12月2日,中共中央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就今年經濟形勢和明年經濟工作聽取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代表的意見和建議。習近平強調,明年將召開中共二十大,這是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依然復雜。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持續改善民生,保持社會大局穩定,迎接中共二十大勝利召開。
習近平總書記在這次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為2022年的中國經濟發展指明了基調與方向。在講話中,習近平提出三點希望,其中,希望大家把思想認識統一到中共中央關于國內國際經濟形勢的科學判斷上來,把工作重點聚焦到中共中央決策部署上來,充分激發廣大成員干事創業的熱情,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國家科技短板、科技核心領域,圍繞碳達峰碳中和、數字經濟等重大問題,深入調查研究,積極建言獻策,加強民主監督,推動政策落地落細落實。
不難看出,新發展理念是中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原動力”。當下,在全球疫情走勢和經濟走勢更加復雜的背景下,中國經濟將朝著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方向發展。目前,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二大消費市場、制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外匯儲備第一大國,2020年成為第一大外資流入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當這些“標簽”出現在全世界面前時,中國這艘巨輪已經整裝待發,繼續遠航了。
2022年是更為關鍵的一年,全體中國人民將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把握時代大勢,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在深化改革開放上下功夫,在激發微觀主體活力上下功夫,在邁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努力前行,迎接中國共產黨二十大勝利召開。(中國西藏網 文/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