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訊 4月14日下午,中國西藏信息中心脫貧攻堅采訪日喀則組記者一行來到了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稱號的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百亞成農貿有限公司。
“在扶貧的路上,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家庭,丟下一個貧困群眾。”走進日喀則市百亞成農貿有限公司的綜合辦公樓,迎面映入眼簾的就是習近平總書記這句動情的話語。
圖為遠處山腳下的日喀則市百亞成農貿有限公司
日喀則市百亞成農貿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養殖產業、全日糧飼料生產、牛羊肉精深加工銷售、羊毛地毯、皮革加工及藏雞養殖為一體的大型全產業鏈現代畜牧業公司。
圖為養殖場里短期培育的羊
圖為飼料成品車間
據介紹,該公司秉承“發展企業、貢獻國家、服務社會、造福群眾”的宗旨,按照“公司+基地+合作社+農牧戶”的運營模式,與783個畜牧養殖合作社互聯合作,輻射帶動農牧民群眾30余萬人,其中帶動貧困群眾和邊緣戶群眾10.2萬人,為220名貧困群眾提供就業崗位;創辦如意莊園農牧學校,累計培養合作社管理人才、農牧業經紀人、鄉村防疫員等實用技術人才1138名。
圖為養殖場工作人員
自主擇業,助力家鄉脫貧攻堅
“看到這家公司與脫貧攻堅有關,我就把簡歷只投給他們家”。報考公務員落選后,這個剛剛邁入社會的95后大學生桑木頓并沒有氣餒。 在多次尋找與選擇的過程中,偶然間他在某家公眾號里看到了“日喀則市2020年第一期高校畢業生珠峰職業特訓營”的消息,就報名參加。在享受包吃包住的條件下,他在短短的一周內熟練掌握了辦公軟件的使用、公文寫作以及面試技巧,培訓結束后便順利通過面試,被日喀則市百亞成農貿有限公司錄用。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日喀則人,他2020年畢業于河南安陽學院行政管理專業,現在他是日喀則市百亞成農貿有限公司養殖場辦公室主任,負責養殖場的人事與財務工作。拿著月均6000元的收入,還能為家鄉的脫貧攻堅出一分力,他感到很開心。
圖為桑木頓給養殖場員工開早會
圖為桑木頓在辦公室工作
自家門口就業,穩崗增收
30歲的普布曾經是一名畫匠,為了養家糊口,長期需要外出打工,雖然一個月能夠賺到六千多的工資,可是除了暖和的春夏季節之外,冬天難以找到合適的工作,這讓他既沒有一個穩定的工作,也難以維持家中的經濟來源。
圖為崗尖村村民普布在養殖場運送草料
一年前,他在離家不到10公里處的百亞成農貿有限公司當上了一名飼料員。工作輕松,年收入也增長了。作為一名長期工,他不僅每月可以領到4000元的工資,還可以享受包吃包住以及公司的一些其他福利待遇。“雖然比起外出打工,每個月的工資只有四千,但是工作穩定,離家近,每逢春耕秋收時還可以回家幫忙,這個工作還不錯”。這個靦腆的藏族小伙子露出滿意的笑容,對記者說到。
跨省區就業,靠技能增收
王桂花,今年53歲,來自青海,是百亞成商貿有限公司的一名廚師。她向記者介紹說,自己已經在這里工作將近一年了,主要負責兩個養殖場約50名飼養員的一日三餐,每個月能拿到5500元的工資。談及自己的工作和薪資,她說自己在這里的工作很好,對于薪資也很滿意。王桂花還很熱情地向記者介紹了她的同事朱鳳英。朱鳳英來自甘肅,和王桂花同歲,剛來這里一個月,適應得還不錯,每個月也可以拿到5500元的工資。公司養殖場內的飼養員大都是藏族人,兩位漢族廚師雖是遠道而來,但她們的做飯手藝得到了本地飼養員們的一致好評,他們之間互相照顧,相處得很融洽。在百亞成,她們靠自己的廚藝技能實現了收入增長。
圖為王桂花在做飯
圖為朱鳳英在準備面食
一個應屆大學畢業生、一個當地農民、兩個來到西藏務工的區外務工人員,都在百亞成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日喀則市百亞成農貿有限公司通過產業發展為群眾提供就業,幫助他們實現增收,只是日喀則市產業扶貧工作的一個小小縮影。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日喀則市始終把產業扶貧作為保證脫貧質量的根本之策,突出產業扶貧的基礎性、穩定性、持續性、普遍性作用,全力發展壯大珠峰扶貧產業,更多貧困群眾參與產業、分享收益、脫貧致富。(中國西藏網/記者 周晴晴、德吉卓瑪、噶哇扎西)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