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陜西省西咸新區,智慧農業生產方式正成為保障民生、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通過智能化、規模化生產,不僅提升了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更讓高品質蔬菜和花卉走進千家萬戶。
同時,蔬菜和花卉加工已實現全自動分揀、打包,并結合線上電商銷售,真正實現365天全周期、全鏈條運營。
眼下正是新疆南部農村春季蔬菜育苗的時節,一些農村蔬菜育苗基地利用智慧化系統和設備,不斷提高育苗效率,確保春季蔬菜持續供應。
喀什市紅河鄉央艾日克村村民王春輝承包了15座“智慧大棚”。目前,王春輝借助自動化設備,可以對大棚實現精準控溫、遠程灌溉等操作。憑借科學化管理與標準化建設,王春輝把智慧大棚經營得風生水起。
2月19日,在廣西來賓市興賓區鳳凰鎮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黃安優質“雙高”糖料蔗基地,七臺大型拖拉機、甘蔗種植機并列同步作業,蔗農有條不紊地往入口糟插入蔗苗,機器自動完成植苗、蓋膜、覆土工作,不到15分鐘,兩壟長約200米的甘蔗全部種植完畢。
開春以來,來賓市農機部門積極引導甘蔗種植大戶、合作社推廣“智能水肥一體化+全程機械化+適度規模化”的甘蔗種植模式,派出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為農戶提供技術指導、檢修機械,為春耕生產提供有力的農機技術支撐。
無需陽光土壤,作物照樣生長,福州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里有一支平均年齡只有二十來歲的科研團隊,他們自主研發的智能化植物工廠,在人工氣候系統的加持下,實現了設施內高精度環境控制。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