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四川的全國人大代表陶勛花,扎根鄉村工作20年,現任成都市溫江區壽安鎮岷江村黨委書記,助力鄉村振興一直是她關注的重點。隨著數字技術在我國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應用場景拓寬,陶勛花也在不斷帶領村民進行“數字鄉村建設”的實踐。今年兩會,她將繼續聚焦這一領域,為鄉村振興積極建言獻策。
雨水節氣剛過,記者來到四川成都壽安鎮的岷江村,全國人大代表陶勛花,正在村民茍紅蓉家中走訪,了解村民們的需求。因為要照顧家中生病的老人,三年前,在外地務工的茍紅蓉回來后,就沒有再出去。
成都市溫江區壽安鎮岷江村村民 茍紅蓉:讓我們這些在家里照顧老人的,有個臨時工作,有點兒收入。每天在家里,除了地頭和照顧老人,好多時候也沒有啥事了。
全國人大代表 陶勛花:還是要動起來。
陶勛花說,最近春節剛過,村里游客明顯減少,但這段時間也正是她比較忙的時候,要提前把村里的工作一一安排好,還要繼續走訪、調研。
目前,村里常住人口2000多人,其中像茍紅蓉這樣40到50多歲的女性,有600多人,她們也是村里最穩定的勞動力,是鄉村振興的中堅力量。
近幾年,除了傳統的苗木產業,岷江村靠著區位優勢和生態環境優勢,吸引了不少社會資本參與鄉村建設,多個創意農業與鄉村旅游主題項目不斷建成,村里有85人因此找到了固定工作,還有一些靈活用工的崗位。不過在陶勛花看來,這還遠遠不夠。
全國人大代表 陶勛花:物質生活越來越好,是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向往。怎么樣能滿足他們這些需求?我們村里現在項目還不是特別多,解決就業的數量還比較有限,現在我們做了很多的嘗試和探索,但是我覺得還不夠。我們要不停地推廣,讓更多人曉得。
如何讓更多的人了解鄉村,在去年的全國兩會上,陶勛花就提出了“要加強數字鄉村建設,完善基礎設施,夯實數字鄉村建設‘基礎石’”的建議。
全國人大代表 陶勛花:要做到數字鄉村,首先它的基礎配套非常重要。如果沒有基礎配套,你根本談不上數字鄉村的概念的落地落實的問題。去年兩會提了以后,也得到很多部委、部門的高度關注。
隨著我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不斷完善,如今,全國行政村已實現“村村通寬帶”,通5G的行政村,占比超過90%。截至2024年底,四川2.6萬個行政村已經全面實現“村村通5G”。
數字鄉村建設為鄉村發展治理注入全新動能,陶勛花也開始嘗試帶領村民們,發展共享經濟、接入村民可在線接單的用工小程序,打造鄉村消費新場景、新業態,在旅游旺季時,一天就能給全村帶來10萬元的收入。
但新的問題也出現了,由于知名度仍然不足、客流不穩定,也就無法帶來穩定的收入。陶勛花為此做了不少調研,發現鄉村的業態與城市的商圈不同,大多分散且不成體系。
鄉村旅游項目負責人 劉庚:我們很大的一個需求,就是希望能夠把村上的以及村周邊的這些資源,通過數字的手段把它做一個集成,因為現在客人其實很怕麻煩。
全國人大代表 陶勛花:希望通過搭建一些正規的平臺,里面發布的數據都是真實的,讓更多的想來鄉村投資的、想來鄉村就業的、想來鄉村住的、想來鄉村玩的,各類群體都能充分了解鄉村。
陶勛花考慮,我國鄉村有著豐富的旅游資源,風光風貌、特色物產、多彩民俗、田園生活,如何通過數字建設,將這些鄉村資源整合起來,串珠成鏈,整體發展,經過近一年的調研、實踐和深入思考,她打算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提出相關建議。
全國人大代表 陶勛花:鄉村的這些資源非常難以整理。比如說土地資源、人的資源,都散在各個地方。所以我們想建一些平臺把這些相關的資源全部梳理整合到平臺上。說白了,讓更多的人能夠看到村里有啥,我也希望為我們鄉村打開一扇門。
記者手記
在拍攝采訪中,我們注意到,大家都叫陶勛花“陶姐”“陶孃”,她也笑稱自己是“農民姐姐”,我們真切地感受到她對于鄉村的那份深沉的熱愛。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她始終牢記自己的使命和責任,傾聽農民的聲音,為農民辦實事、解難題,面對鄉村發展中的困難,不退縮,不斷學習新知識,積極嘗試新鮮事物,為助力鄉村振興建言獻策。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