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朗村的幸福事兒
開欄的話:
新春新景,新事新風。2024年春節、藏歷新年來臨之際,本報全媒體報道組冒嚴寒、戰冰雪,深入基層、踐行“四力”,走鄉村、進社區,察民情、訪民生,以飽含深情的筆觸、心系群眾的鏡頭,抒寫新春新氣象。
今日起,本報開設“新春走基層”專欄,充分展現高原兒女認真貫徹落實區黨委十屆五次全會精神,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個創建”,踔厲奮發、感恩奮進的良好精神風貌,全面反映西藏新發展、新成就、新生活,講述各行業堅守崗位、默默奉獻,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動人故事,營造歡樂祥和的節日氛圍。敬請關注。
一年又一年,農家生活展新顏。又到了算“年關賬”的時候,一年來,基層群眾過得怎么樣?村里又發生了哪些新鮮事兒?帶著這些疑問,記者來到山南市乃東區多頗章鄉索朗村,邊走邊看,和村民們拉家常。
雖是寒冬臘月、萬物蕭索,但索朗村進村沒見垃圾、入戶不見閑雜,安居房錯落有致、水泥路通村入戶,干凈整潔的環境讓人眼前一亮。
2023年,索朗村被乃東區評為“文明村鎮”,這讓村委會主任巴桑達娃很自豪:“去年村里最大的變化就是人居環境整治帶來的。”他說,“我們組織家家戶戶參與‘十大美麗行動’,對村莊周邊的網圍欄進行修整,把通村公路拓寬了1米,群眾的環境衛生意識更強了,庭院更干凈了,村莊更美了。”
索朗村里的幸福事兒,不僅體現在生活環境上,更體現在村民鼓起的腰包上。
近年來,索朗村以土地流轉、入股分紅、轉移就業、農技提升等方式發展貝母種植、奶牛養殖、藏式家具加工等特色產業,帶動群眾增收,讓集體經濟“活”起來,鄉村產業“興”起來。
“僅種植藏貝母一項,每畝就能帶來3萬多元收益。”巴桑達娃說,現如今,全村年人均收入已突破2.2萬元。
此外,藏香豬養殖作為村集體新辦產業,雖仍處于起步階段,但也讓群眾嘗到了甜頭。
索朗村黨支部第一書記王一帆說:“在去年12月舉辦的雅礱物交會上,我們村的藏香豬賣出去了2萬多元。當下正是采購年貨的‘黃金期’,節日前后還能賣出一批豬肉,預計還可獲得3萬多元收益,到時候群眾能拿到更多分紅。”
經濟收入上去了,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也得豐富起來。
走進村民扎桑家中,扎桑笑盈盈地迎了出來,電視里正播放著電視劇。
“以前電視信號不是很好,收到的頻道也少。”扎桑指著電視機說,“現在新‘戶戶通’連上了,頻道又多、信號又穩,想看什么就看什么,過年一家人也可以好好看看春晚、藏晚了。”
2023年,乃東區廣電局與區廣播電視臺共同為索朗村發放、安裝了156套第四代“戶戶通”設備,讓老百姓看上了全高清電視。
“94套衛星電視節目、43套廣播節目隨時收聽收看,大家伙兒都很滿意。”巴桑達娃說。
同樣感到滿意的,還有獨居老人倉決。倉決腿腳不方便,出不了遠門,王一帆和鄉村振興專干索朗央宗就經常到她家里看她,陪她聊天說話,幫忙打掃衛生,簽約醫生也多次上門,給她檢查身體、復診。倉決說:“他們每次來,都讓我心里感到特別溫暖。”
平淡的日子閃著光彩,幸福就在點滴之間。新的一年里,索朗村的群眾還將帶著新的希望,邁著堅實的腳步,在幸福的路上書寫新的篇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昌都市洛隆縣:建設和美鄉村共享幸福生活
但如今,走進洛隆,映入眼簾的是一幢幢整齊的樓房、一條條干凈整潔的街道,目光所及,是一幅欣欣向榮、蓬勃發展的美麗畫卷。[詳細] -
那曲聶榮縣深入推進牧區戶廁改造 截至目前,580戶戶廁建成并投用
近年來,聶榮縣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多措并舉,全面推進“廁所革命”,有力改善了村(居)環境衛生面貌,加快了新牧區建設步伐。[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