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曲市申扎縣曲布村壯大專業合作社——抱團聚“合”力 奔向致富路
深秋時節,走進那曲市申扎縣申扎鎮曲布村,周邊山坡綠意已褪,遠處雪山巍峨。
“來來來,到家里喝點酥油茶。”老阿爸頓巴熱情地招呼著記者。
近年來,在申扎鎮曲布村牧民特色產品養殖加工銷售專業合作社的帶領下,村民的人均年收入由以前的1800余元提高至1.8萬余元;村集體經濟收入由以前的4.6萬余元提升至535萬余元,實現了連續十余年的穩步增長。
“我們家今年拿到了4萬多元的現金分紅,太開心了。”村民嘎瑪曲尼在合作社開的茶館里當廚師:“在茶館工作可以提高自己的廚藝,年底還可以拿到合作社的分紅,這樣的日子比蜜還甜。”
40歲的嘎平是曲布村村民,一家12口人,以前主要靠出售牲畜掙錢,之后在合作社里就業。他告訴記者:“在政府組織的培訓班里,我不僅提升了養殖技術,而且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
合作社負責人才旺扎西介紹,近年來,村“兩委”積極拓展產業項目,探索形成“黨建+”的產業發展模式,目前全村有短期育肥、服裝廠、茶館等實體產業。其中,2022年短期育肥基地實現純收入22萬余元,民族服飾加工廠2022年定做和銷售服飾300余件,純收入達9萬余元,成為曲布村新的經濟增長點。
村民晉多對此也深有體會。以前家里主要收入靠放牧,轉變發生在合作社成立后,他們不花一分錢在合作社里進行了勞力入股、草場入股和牲畜入股。2022年,他家得到了3萬余元現金分紅和1萬余元的實物分紅。
合作社是帶領農牧民致富的“領頭羊”,一頭連著農牧民,一頭連著大市場。那么,如何更好地搭起這座“過河橋”?
以市場定產業、做好產銷對接、提供相關服務——才旺扎西在實踐中找到了答案。一家一戶闖市場非常難,部分群眾缺乏市場意識和市場信息,遇到資金、技術難題也無法解決,合作社正好可以彌補這些“短板”。
專業合作社搭起了村民、市場之間的“富民金橋”,讓產業興旺起來、牧民富了起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甜蜜來襲 豐收在即——雪域的果園迎來“高光時刻”
帶動周邊村民增收致富的同時,張濤和拉姆夫婦二人也在辛勤付出的過程中迎來了回報。[詳細] -
和美鄉村“顏值”高——昌都市不斷優化鄉村人居環境速寫
一條路、一面墻、一間屋……這些看似平常的基礎設施,卻在昌都市各縣(區)悄然發生著新變化。[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