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昌都波羅鄉“木刻古村”:刻出美好生活新圖景
一手緊握刻刀,一手托住木板,刀起刀落間,木屑剝落,一件件樣式精美、色澤瑩潤的雕刻成品躍然眼前。在西藏昌都市江達縣波羅鄉外沖村,“波羅古澤刻版制作技藝”國家級傳承人澤培正在認真指導學徒制作木刻。
2008年,“波羅古澤刻版制作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今年60歲的澤培,從12歲開始學習這門古老的技藝,是家中第九代傳承人。據澤培介紹,波羅鄉的刻版制作距今已有數百年歷史。波羅鄉是西藏較早開始雕版印刷的地區,主要產地外沖村被譽為“木刻古村”。
波羅刻版制作并不容易,包括切割、曬油、加固等十多道工序。澤培說:“我們一般選用優質的紅樺樹,必須要耐磨、沒有裂縫。正式刻制時,每一個字都必須與模板相對應,不能跑偏、變形。要想雕刻好,需要熟練掌握藏文書法等相關知識。一個字刻壞了,整個作品就毀了。”
曾經的外沖村,因基礎設施不完備、木刻工匠分散無組織、手工藝品銷路窄,導致非遺技藝傳承陷入困境。
掌握這一情況后,近年來當地政府加大資金支持力度,駐村工作隊動員組織群眾成立木松民族手工藝公司,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援建面積1400余平方米的工作車間,并幫助尋找銷售資源。以澤培為代表的傳承人也獲得了外出學習的機會,經過培訓研討,他們的木刻技藝不斷精進。
在多方的努力下,外沖村刻版產業逐漸走向規模化,生產效率大為提高。近五年來,外沖村與社會各界達成的訂單總額超過一億元。
如今,刻版產業已成為外沖村的主要經濟來源,村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刻版產業年創收200多萬元,從事木刻的工人們,每月收入可達6000元。
產業的快速發展,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擁金卓嘎是從外鄉慕名前來學藝的,她告訴記者:“在這里能學到寶貴技藝,收入也不錯。刻版工作時間比較自由,可以同時做些其他事情,我很喜歡在這里工作。”
為進一步助力鄉村振興,外沖村村民正在用刻版技藝制作更多種類的文創產品,嘗試開發網上銷售的渠道,與藏香等特色產業抱團發展。外沖村駐村第一書記李宇說:“我們正積極打造‘波羅古澤刻版制作技藝’品牌,以峽谷風情游等項目為支撐,加強刻版遺跡保護,進一步拓展群眾增收渠道。”
“村里的房子越建越好,來我們這里旅游觀光的人越來越多。很高興看到刻版制作技藝幫助大家學習到了知識,增加了收入。我要趁著視力還可以,盡可能多教幾名徒弟,讓村民們能夠依靠這門手藝過上更好的生活。”澤培說。
刀木之間,更多的“澤培”們正在用自己的雙手,將木板上的精美圖案刻畫成現實中的美好未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西藏察雅:經濟林產業建設助力鄉村振興
如給苗圃位于西藏昌都市察雅縣煙多鎮如給村,建設面積約1000畝,共培育云杉、碧桃、蘋果樹等各類苗木78.3萬余株。[詳細] -
墨脫紅米出藏記
一直以來,被稱為“秘境之地”的西藏林芝市墨脫縣,憑借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孕育了眾多特色農產品。[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