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豐收季 西藏秋糧已收超九成
開欄語
金秋十月,西藏各地麥穗飄香,水果、蔬菜長勢喜人……大地歡歌,盛景如畫,人們話秋收、忙搶收、“曬”豐收,雪域高原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為全面展示西藏農產業發展成果,譜寫高原豐收歡歌,即日起,本報特別推出“田間地里好‘豐’景”欄目。深入田間地頭,用手中的筆和鏡頭,全景展現西藏開展“三農”工作以來取得的成就和經驗,全面體現出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節節攀升。
連日來,全區青稞、冬小麥、土豆、玉米等農作物喜迎豐收,西藏大地處處“豐”景如畫,洋溢著喜悅和希望。記者從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獲悉,截至10月6日,全區已收割糧食面積262.68萬畝、占糧食播種面積的90.74%,秋糧已收超過九成。
機械助力
青稞、冬小麥顆粒歸倉
走進拉薩市堆龍德慶區古榮鎮加入村的田間,一派豐收的景象美如畫。收割機吞進成片的麥穗,不斷吐出飽滿的麥粒,加入村三組村民正忙著用編織袋收納。“這一袋子小麥足足有60斤。”組長頓珠正在給編織袋封口,“我們家種了青稞、冬小麥、油菜和土豆,今年的陽光充足,收成比往年都好,現在收割也快進入尾聲了,我們家整體收入預計能達到3萬多元,比往年翻了一倍。”
“現在收割輕松了很多,速度也很快。”村民格桑曲珍跟在收割機后,不時彎腰撿拾起漏下的麥穗。她說,許多年前,收割一畝地需要兩天的工時,現在有了收割機,“就是幾分鐘的事情。”
加入村共有2700畝土地,農作物產量可達兩百萬斤。加入村第一書記白瑪加措介紹,今年秋收,全村整體收入預計能達到500多萬元。
“古榮鎮加入村是西藏第一批引入收割機的村莊。2005年起,村里就邁出了農業機械化的第一步,當年引入的收割機仍可正常使用。現在,村里已經實現機耕、機播、機收、機翻,收割機總數近20臺。”白瑪加措說:“步入機械化時代,減輕了村民的工作量,每到秋季豐收,大家都非常開心。同時,大家的生活水平明顯改善,家家戶戶都買了車子、裝修了房子,看到他們臉上洋溢著笑容,滿滿的‘幸福感’。”
記者從堆龍德慶區農業農村局獲悉,今年,堆龍德慶區糧食種植面積3.81萬畝,其中青稞3.16萬畝,冬小麥0.2034萬畝,春小麥0.17萬畝。秋收目前已進入收尾階段。
“豐”景如畫
田間地頭一派繁忙景象
伴隨著秋風吹拂,拉薩市達孜區迎來了一年一度的豐收,土豆、玉米、青稞……田間地頭一派繁忙的景象,一幅和諧的秋收圖展現在眼前。
在達孜區唐嘎鄉唐嘎村的一片青飼玉米地里,大型收割機、包裝機、拖拉機等機械“各顯其能”,忙碌的景象展現在眼前。“我們家有4畝地,種了玉米、冬小麥和青稞。玉米秸稈可以給自家養的牛當飼料,我們家地里收割的大概能做10個玉米秸稈草垛,用來喂牛很有營養,也很劃算。”唐嘎村村民次旺曲扎說。
“初步測算,今年達孜區小麥產量預計每畝達到960斤以上,青稞產量預計每畝達到750斤以上,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看著一片片作物收割歸倉,達孜區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扎西頓珠高興地說。
“截至目前,達孜區已完成收割7.26萬畝,其中糧食作物6.02萬畝,經濟作物0.56萬畝,飼草作物0.68萬畝,完成率達到88%;部分飼草陸續開展收割工作。”扎西頓珠介紹說。
收割、摘穗、粉碎秸稈,金色的田野里,農機駛過,顆粒歸倉。“2021年,我們家的農田被納入到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土地質量更好了,大大提高了糧食產量,實現糧食自足的同時還可以對外售賣。今年我們家在達孜區農業技術推廣站的協調幫助下,出售了4000余斤種子,又增收一萬多元。”巴嘎雪村的拉巴卓嘎一家,正有條不紊地進行著今年的收割工作,豐收的喜悅寫在臉上。
記者從達孜區農業農村局了解到,為確保糧食產量,近年來,達孜區通過建設高標準農田,開展技能培訓、蟲卵監測,發放種子、化肥、補貼,協調社會化收割、出售種子等方式,在提高農戶種糧積極性方面做足了“功課”。
談到對未來的展望,達孜區副區長格桑多布杰信心滿滿地說道:“達孜區將充分發揮農機專業合作社的作用,大力推廣機械收割減損技術,調配好機具,開展機收服務,提高收割效率。并抓住晴好天氣及時進行打場、晾曬,對打好的糧食妥善保管儲存,防霉變、發芽,做到顆粒必爭、顆粒歸倉。同時,種子田按照良種繁殖技術規程的要求,做到單收、單運、單打和單貯,確保種子質量,為明年種子田和大田生產提供高質量種子,期待明年也是一個豐收年。”
顆粒歸倉
預計產量超108萬噸
近年來,自治區農業農村廳全力抓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各項措施落實,推動糧食生產等各項工作高質量發展,西藏農業農村經濟呈現出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的態勢。近日,記者從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獲悉,今年全區糧食播種面積達289萬畝,其中青稞播種面積223萬畝,分別比2022年增加0.1萬畝、1.7萬畝。截至10月6日,全區已收割糧食面積262.68萬畝、占糧食播種面積的90.74%,糧食已收超過九成。
自治區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林木介紹,今年全區糧食產量預計達到108萬噸以上,其中青稞產量預計達到84萬噸以上。總體來看,今年有望再次實現糧食播種面積、產量“雙增”的良好局面,全區糧食將再獲豐收。
全區各級農業部門始終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基本農田“非糧化”,推動良田、良種、良法、良機配套,最大限度保面積、保產量。同時,提早謀劃“春耕備耕”“三秋”工作,扎實做好測產工作,精心組織抓好糧食機械化收割,確保顆粒歸倉。
“今年西藏大力推廣‘喜瑪拉22號’‘藏青2000’‘藏青3000’等青稞良種209.8萬畝,青稞良種覆蓋率達到93%。通過自治區轉移支付資金,安排1億元支持5.66萬畝良種繁殖基地和2座種子精選加工廠建設,全面保障西藏用種安全。同時,持續推進以高標準農田建設為主的耕地質量提升工作,目前全區已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419.9萬畝,占耕地總面積的62.75%,占到2025年建設任務446萬畝的94%。”林木說。
西藏糧食產業經濟從穩步推進向加快發展邁步,組建西藏農牧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培育10余家國家和自治區級龍頭企業,充分發揮引領作用,帶動全區各類糧食企業創新發展、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積極圍繞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三鏈協同”,引導青稞加工企業向前端帶動農民建設原料基地,向后端延伸建設物流營銷和服務網絡,推進青稞精深加工產品研發和高原特色糧食產品研發,改良青稞加工品質特性,推進糌粑、制粉、青稞片劑、青稞功能性食品研發,目前,高原特色糧食產品特別是青稞產品近百種,產業鏈不斷延伸,品質有效提升,有力帶動了農民增收致富,青稞逐步從“溫飽糧”變成“致富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西藏加強防災減災保障秋糧歸倉
入汛以來,全區降水時空分布不均,局部地區發生強降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易引發滑坡、泥石流等災害。[詳細] -
西藏察雅:秋糧開收 藏東河谷遍染金黃
按照計劃,到八月中旬前,6.6萬人口的察雅縣將有4.5萬畝青稞小麥收割歸倉,預計產量可以超過1萬噸。[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