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基層第一書記話產業發展推進鄉村振興
近日,由西藏自治區網信辦主辦的第一書記話小康活動先后走進山南市、日喀則市。
在雅魯藏布江畔,座落著一個歷史悠久,以舊莊園命名的村莊——朗塞嶺村。這個村子位于山南市扎囊縣扎其鄉,曾明強便在這里任村里的第一書記。
他說:“現在,計劃把矮化蘋果基地和朗塞嶺莊園旅游打造成村里的兩張致富‘金名片’。”在他看來,打造鄉村振興,依靠產業是必須路徑。
扎囊矮化蘋果基地總投資約1.91億元(人民幣,下同),種植矮化蘋果57.8萬株,目前,項目前期土地平整、管道鋪設等工作已全部完工,項目已進入果苗種植階段。
曾明強表示,靠著縣里打造的蘋果種植產業,朗塞嶺村民就近務工或運輸,多了一份收入,而且蘋果種植對于周邊土壤、生態環境能起到積極良好作用。
吾金是朗塞嶺村的村民,也是蘋果種植基地的受益者之一。三年前,他通過農業銀行小額信貸借了5萬元,加上存款買了一輛大貨車,成了朗塞嶺村運輸隊的一員。后來在基地跑運輸,每跑一天能賺2000元。所以每個月,他僅靠運輸就能有六七千元的收入。
像吾金收入可觀的家庭不在少數,村里其他人也靠著買車跑運輸提升了生活質量。
次成貢布是山南市貢嘎縣吉雄鎮組織委員,而在半年前他是吉雄鎮吉雄社區的第一書記。
2014年,他的身份是這里的大學生村干部,2015年成為這里的村第一書記。
7年間,他生活于此,工作于此,期間,盡心盡力解決老百姓急需解決的難題,積極協助社區“兩委”探索建立“黨建引領發展產業鞏固脫貧”的思路,通過社區黨組織引領、產業帶動參與等形式,為社區集體創收。
他講述,吉雄社區現有采砂場、磚廠、商混攪拌站、出租性房屋等集體經濟。2020年,這些集體經濟為吉雄社區的村民們創收560萬元。2020年,吉雄社區經濟總收入3784.56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8328.18元。
他說:“這些產業讓很多老百姓不離鄉不離土實現就業,現在村里有200多人穩定就業。”
2018年,次成貢布的第一書記任期結束,村民們仍盼望他留下繼續幫助他們致富,帶著村民的挽留,一直工作到今年4月才卸任。即便在新崗位上,他與村里的老百姓仍互動頻繁。
拉巴曲珍是日喀則市白朗縣嘎東鎮阿亞村第一書記,與其他采訪的村第一書記思路相同,鄉村振興離不開產業。
2020年,白朗縣聚豐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建成。拉巴曲珍說,今年4月上任,她接過了運營合作社的任務。合作社現在共有近400頭牛,主要定位是生產銷售牛犢獲取收入。村里戶戶入股,以家養土雜牛或是現金的方式。
在她看來,家養土雜牛合作入股,在合作社集中圈養,實現了人畜分離,同時極大改善了村里居住環境。
她說:“除了家牛,還有爭取各方資金購買的,明年就會產出一批牛犢,會獲得一部分收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第一書記話小康】休閑旅游助力牧區鄉村振興
曲才村,位于寧中鄉境內,平均海拔4230米以上,全村以牧業為主。[詳細] -
鄉村振興專干仁青桑布:村務好專干 群眾貼心人
作為一名索縣人和一名鄉村振興專干,仁青桑布深刻感受到近年來脫貧攻堅和全面小康建設給索縣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