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qc0qw"></strike>
  • <strike id="qc0qw"><menu id="qc0qw"></menu></strike>
    中國西藏網 > 扶貧

    讓每一個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溫情

    沈虹冰 翟永冠 王炳坤 發布時間:2020-06-18 10:15:00來源: 西藏日報

      在寧夏考察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無論是全面小康、脫貧還是現代化,一個少數民族也不能少。各族群眾是一個大家庭,要攜手并進。”

      在脫貧攻堅的決戰戰場上,我國總人口在30萬人以下的28個人口較少民族,包括珞巴族、獨龍族、毛南族等,正在通過一系列的幫扶政策以及勤勞的奮斗,堅實地向小康邁進。

      翻越貧困的大山

      走進距雅魯藏布江不遠的西嘎門巴村村民貢桑家,宅居的小樓充滿民族特色,現代設施齊全,生活條件令人艷羨。

      西藏林芝市米林縣羌納鄉西嘎門巴村位于219國道旁,前往雅魯藏布大峽谷景區必經此地。受益于精準扶貧、小康村建設等政策,當地翻新、新建住房,實現了自來水入戶、人畜分離等,村民生活也邁上新臺階。

      多年來,門巴族群眾聚居地自然條件差,老百姓貧困程度深。但在脫貧攻堅的大潮中,門巴族的干部群眾奮起直追,終于告別絕對貧困。

      向著夢想的生活,就要堅決翻越貧困的大山。

      在廣西環江毛南族自治縣下南鄉下塘村,搬遷戶譚廣田坐在新居門前,望著遠處的深山,心中恍若隔世——住在山中不通路不通電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今年56歲的譚廣田,守著大山過了大半輩子。而他91歲的父親譚運日,在50多年前到鄉里趕過一次街后,再也沒下過山。

      這代際相傳的貧困,如同抬頭就可見的大山,橫亙在譚廣田面前,阻擋著他邁向幸福的腳步。

      幸運的是,精準扶貧來了。按照政策,譚運日可以享受到易地扶貧搬遷,同時還有產業獎補、低保金、高齡補貼等一系列的政策疊加。

      與貧困斗爭了一輩子的父子倆,終于完成了從貧窮困苦到幸福生活的跨越。

      不只是老譚,近年來,環江縣累計幫助1880戶毛南族貧困戶實施危舊房改造,同時幫助2356名毛南族貧困人口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并逐步就業,徹底拔掉窮根。

      “脫貧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還在后頭。”2019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給“直過民族”、云南貢山縣獨龍江鄉的鄉親們回信,祝賀獨龍族實現了整族脫貧,鄉親們日子越過越好。如今,獨龍江全鄉千余戶獨龍族群眾全部住進了新房,草果、獨龍蜂、獨龍牛、獨龍雞等特色種植養殖產業遍地開花。

      獨龍江鄉孔當村村民孔志強這兩天正忙著田間除草,望著自家的草果地,他笑吟吟地預測,以前最高年收益7萬元,“希望今年行情好,再多掙上幾千元”。

      在奮斗中綻放“幸福花”

      推開客棧窗戶,遠眺怒江大峽谷,高黎貢山的“皇冠山”和“石月亮”景觀就在眼前。“我們這里背靠高山、前臨懸崖,是難得的‘風水寶地’。”亞珍笑容滿面地給客人介紹。

      亞珍是云南省怒江州福貢縣匹河怒族鄉老姆登村村民。老姆登村坐落于碧羅雪山半山腰的較緩坡地,是怒江大峽谷最理想的觀景位置之一。

      正因為如此,在怒族語言里,老姆登的意思是“人喜歡來的地方”。

      雖說寓意美好,可交通瓶頸與景區建設的滯后,讓這里的怒族群眾只能圍著美景守清貧。

      那時候,與亞珍一樣著急的,還有怒江州各級干部。如何讓怒江大峽谷這樣的世界級旅游資源不再藏在“深閨”?

      建成全州首座機場、修通貫穿全境的交通陸路大動脈、強化營銷“怒江大峽谷”品牌……怒江在變,通了水泥路的老姆登村,也很快成了山外人爭相打卡的“網紅地”。老姆登村干部李仕合說,縣、鄉政府因勢利導,鼓勵發展鄉村旅游,現在全村的農家樂、客棧已有22家,旅游從業人員150余人,去年旅游收入達300多萬元。

      在內蒙古鄂溫克族自治旗太陽花傳承發展中心,四五名牧民婦女在制作太陽花。

      在鄂溫克族神話中,太陽的化身是一位名叫希溫·烏娜吉的姑娘,她每天將光明和溫暖帶給生活在密林深處的鄂溫克人。為了紀念太陽姑娘,鄂溫克人有佩戴太陽花的傳統。

      如今,太陽花已成為幫助當地牧民脫貧致富的文化產品。據介紹,太陽花傳承發展中心免費教授當地牧民制作太陽花,累計培訓1200多名周邊牧民,每日可得收入120元至150元。

      在鄂溫克族自治旗的民族文化產業創業園,目前已累計入駐企業192家,直接帶動就業1000余人。這些企業努力設計豐富多彩的文化產品,培育出更多幫助致富的“幸福花”。

      民族團結萬事興

      清晨,送走了住店的兩撥客人,麻麻門巴新村的農家樂老板邊巴占堆才顧得上喝口茶。此時,勒布溝的薄霧正逐漸消散,間間村舍掩映在青山綠水間,依稀可見。

      勒布溝地處西藏錯那縣境內,平均海拔2400米左右,原始森林面積達36萬畝,景色宜人,但這里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日子卻并不久遠。

      2014年,勒布溝到縣城的柏油路建成通車。在西藏大力建設邊境小康示范村的帶動下,世代生活在喜馬拉雅山脈深處的門巴族群眾積極培育特色產業、發展特色旅游業。

      53歲的達嘎是一名門巴木碗制作人,已經做了20多年木碗的他,成為當地脫貧攻堅的致富帶頭人,現在還帶著不少徒弟。

      “買我木碗的人,大部分是漢族人,還有藏族人和門巴族人。”達嘎笑著說,藏族有諺語“百根柳條扎掃帚、五個指頭握拳頭”,我覺得是團結向前的力量讓門巴族迎來了四面八方的客人。

      “烏蘇里江來長又長,藍藍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開千張網,船兒滿江魚滿艙……”

      僅有5000余人的赫哲族是中國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卻以一首《烏蘇里船歌》為人們熟知。

      走進黑龍江省撫遠市赫哲族魚皮技藝傳承人王桂榮的工作室,就能看到各類精美的魚皮畫、魚皮擺件、魚皮工藝品等。

      “魚皮制品作為赫哲人的傳統技藝,沒想到在現代社會它還能幫助大家脫貧。”王桂榮一邊制作魚皮畫一邊說。

      在王桂榮指導下,學徒制作的魚皮畫等工藝品,一件可賣到數十元到數百元不等。近3年,王桂榮已累計培訓500多人,不少人因此有了致富門道。

      太陽升起時,每個角落都盛開“幸福花”。各民族干部群眾正心手相連戰貧克難,下一站,必將是幸福和美的新生活。

      (參與記者 陳尚才 黃浩銘 伍曉陽 趙珮然 楊喆 魏婧宇 陳一帆)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日韩精品系列产品| 91精品全国免费观看青青|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PP | 久久丝袜精品综合网站|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精品AⅤ无码精品 | 国产精品自产拍2021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一二三产品价格|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精品电影 | 亚洲精品制服丝袜四区|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免观看| 精品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精品成人va在线播放| 99偷拍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av永久中文无码精品综合| 99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无码|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网站|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子伦小说| 热久久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精品亚洲A∨天堂不卡| 99re8这里有精品热视频免费|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一区| 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天天| 国产精品1024在线永久免费| 亚洲国产av无码精品| heyzo高无码国产精品| 一区二区精品视频| 亚洲乱码日产精品a级毛片久久| 九九在线精品视频| 亚洲精品久久久www | 精品人妻av区乱码| …久久精品99久久香蕉国产 | 精品在线一区二区| 九九九精品视频免费|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本大道| 国产精品 猎奇 另类视频|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单位女同事在线| 久久国产精品一区| 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