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平和措姆檢查藍莓生長情況。 圖由山南市融媒體中心提供
山南市扎囊縣阿扎鄉,曾經黃沙漫卷的荒蕪之地,如今已被一片片泛著銀光的智能溫室所覆蓋。扎囊縣不僅成功種植出聞名遐邇的圣女果,更攻克了藍莓工業化栽培的技術難關,這不僅為當地帶來了顯著經濟效益,還為村民們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讓戈壁灘煥發出勃勃生機。記者 旦增玉珍
科技賦能,戈壁變成藍莓沃土
走進西藏戈壁田園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植物工廠,技術員劉家平和措姆正穿梭于藍莓植株間,細致檢查藍莓的生長情況。劉家平輕輕撥開枝條,介紹道:“像這種青綠色的藍莓還未成熟,發黑且覆有果霜的,才是完全成熟的,果霜的營養價值極高。”
2024年7月,在扎囊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下,公司依托此前圣女果工業化種植的技術積累,運用物聯網遠程控制、數字傳感等一系列先進的工業化智能化技術,成功攻克藍莓工業化栽培技術難題。
措姆介紹,通過植保、水肥一體化滴灌系統,能實現精準施肥與灌溉,自動化操作讓藍莓生長所需的溫度、濕度、水肥等參數始終處于最佳狀態。目前,藍莓種植面積達200畝,第一年預計產值1000萬元,第二年有望突破1800萬元。
產業拓展,鋪就銷售廣闊之路
每到藍莓采摘季,工人們便挎著籃筐,精心挑選飽滿的藍莓,將其裝入保鮮盒,通過冷鏈專線運往西藏各地。該公司總經理楊旸滿懷憧憬地表示:“未來,我們計劃將藍莓推向區外市場,打造獨具西藏特色的高品質藍莓核心產地。憑借本土化人才策略、先進種植技術和科學經營理念,把高原藍莓種植推廣至全西藏,形成與云南齊名的藍莓產區。”這一宏偉目標不僅展現了公司的決心,也為當地農業產業的長遠發展指明了方向。
就業增收,戈壁灘上收獲幸福
藍莓產業的蓬勃發展,不僅讓戈壁灘結出累累碩果,更為當地就業帶來新契機。措姆畢業于華中農業大學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藍莓基地建成后,她便來到這里工作。
如今,她每月收入超過6000元,不僅實現了專業對口就業,還能在“家門口”穩定工作。像措姆這樣實現本土就業的,共有21人。大家在獲得穩定收入的同時,還學到了先進的種植技術。
從風沙漫天的戈壁荒灘,到生機盎然的藍莓種植園,扎囊縣阿扎鄉的蛻變,是農業科技的勝利,是產業發展的碩果,更是當地人民幸福生活的新起點。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