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將用五年時間完成黑土灘治理66.67萬公頃
記者近日從青海省林業和草原局了解到,為進一步加快青海省草原保護修復,促進草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青海省制定了《黑土型退化草原保護修復五年行動方案》(2023-2027年),通過黑土型退化草原保護修復五年行動,完成黑土灘治理66.67萬公頃(1000萬畝),全省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58.5%,其中,治理區植被蓋度達到60%,水源涵養和水土保持能力持續提升,草原生態系統更加穩定。
為提升草原質量,構建穩定、健康、優良的草原生態系統,針對三江源、祁連山區域內分布的黑土灘、黑土灘坡,通過人工種草、補播改良、松土施肥、草原有害生物防控等措施,恢復草原植被,增強水源涵養能力,提高草原生態系統穩定性;對柴達木地區和環青海湖周邊沙化草原,加大種子包衣、飛播種草等技術在沙化草原修復中的應用,降低修復成本;對鼠害危害重的中度退化草原,采用鼠害防控、免耕補播、土壤修復、圍欄封育等措施實行草原改良修復。對毒害草為優勢種或建群種的退化草原,先進行毒害草清理,后進行人工補植優良草種、施肥的方法改良;對草原區內分布的交通沿線取料場、廢棄定居點、礦藏開采遺地等,通過地貌整形、土壤改良、植被修復等綜合措施進行治理,恢復草原自然風貌。
全面摸清青海省草種種質資源本底,以青藏高原特有種、珍稀瀕危種為重點,鞏固傳統常規育種,引進培育分子育種技術,提升鄉土草種馴化利用率,推進草種原種和商品種規模化專業化生產基地的建設,提升草種子生產的專業化和規范化水平。
開展草原監測工作,準確掌握草原面積、類型、分布、生產力以及生態環境等基本情況,重點對草原生態現狀做出評價。推進草原數字化建設,提升草原精細化、現代化管理水平。強化草原鼠害、蟲害常態化監測、精準化預報,及時發布災情預警信息。嚴格落實用途管制,加強基本草原保護,確保基本草原面積不減少、質量不下降、用途不改變。制定出臺全省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管理辦法,推進草畜平衡示范縣建設。建立草原自然公園,推進資源保護、生態修復、生態旅游、科普宣教和市場化多元化投入機制等融合發展,加快構建草原生態保護修復與利用新格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青海省秋種面積創歷年之最
記者從青海省農業農村廳獲悉,今年入秋以來,省農業農村廳把抓好農作物秋種工作,作為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農作物產量和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及早部署安排,強化責任落實。[詳細] -
青海多部門協力推進三江源國家公園特許經營探索試點
記者28日從青海省瑪多縣委宣傳部獲悉,在該縣舉行的“國家公園建設”專題講座及專題交流研討會上,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黨委委員、副局長田俊量表示。[詳細] -
青海茫崖多舉措發展促“石油新城”顯“新貌”
記者28日從青海省海西州政府獲悉,青海省“西大門”茫崖市自2018年建市以來,經濟社會發展成效顯著,使柴達木片盆地這座“石油新城”凸顯里“新面貌”。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