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完善金融機構定位和治理,健全服務實體經濟的激勵約束機制。近年來,金融系統有力支撐經濟社會發展大局,金融機構不斷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融資總量合理增長、結構持續優化、成本穩中有降。在雪域高原,西藏人民銀行系統極履行金融服務與管理相關職責,全面引導金融機構優化布局、延伸服務,形成層次多、覆蓋廣的多元化金融體系,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顯著提升。截至2024年末,主要金融服務實現全區覆蓋,西藏全區貸款余額超6000億元,同比增長0.01%,實際貸款增量創近年新高。
金融是血脈,血脈通暢對企業特別是實體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在實際工作中,西藏各銀行業金融機構不斷加大對普惠金融、綠色發展、科技創新、特色產業等區域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綜合施策支持區域協調發展,提高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效益。例如,昌都市財政局聯合人民銀行昌都市分行,于2024年出臺《昌都市關于進一步加強普惠金融服務民營、小微和“三農”等市場主體發展的若干措施(試行)》,在加大對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獎補力度方面,采取“以獎代補”方式,對于向民營、小微和“三農”等經營主體信貸支持力度大的在昌銀行業金融機構,分別給予資金獎勵,最高可達100萬元。
在阿里,為破解實體經濟融資難題,人行阿里地區分行聯合地區發改委等部門構建系統化金融服務體系。據統計,截至2025年2月末,阿里地區通過創新政銀企合作機制,普惠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長35.40%,民營企業貸款余額增長31.45%,綠色貸款余額增長29.22%,區域經濟金融呈現高質量發展態勢。
目前,西藏金融系統通過政策引導、產品創新與服務升級,形成全方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立體化格局。2024年全區貸款余額突破6000億元,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提升明顯。進入2025年以來,人行西藏分行嚴格落實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充分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主動引導區內銀行業金融機構持續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全區金融總量穩步增長。據了解,3月末,西藏全區社會融資規模存量9259.51億元,同比增長10.73%,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33個百分點。
金融的出發點與落腳點是實體經濟。在高質量發展中,西藏積極搭建金融機構與實體經濟合作發展平臺,不斷發揮好財政資金牽引作用和金融對資源優化配置作用,注重市場引導機制,強化精準滴灌結構,努力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更高質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務。(中國西藏網 文/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