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qc0qw"></strike>
  • <strike id="qc0qw"><menu id="qc0qw"></menu></strike>
    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民生

    助力實現碳中和:綠色金融將發揮積極作用

    發布時間:2020-11-25 19:32:00來源: 金融時報-中國金融新聞網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重要講話時指出,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代表了全球綠色低碳轉型的大方向,是保護地球家園需要采取的最低限度行動,各國必須邁出決定性步伐。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在近日舉辦的國際金融論壇第17屆全球年會上,碳中和以及綠色金融成為與會代表廣泛關注和討論的熱點問題。

      會上,聯合國副秘書長劉振民表示,應激勵企業構建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制定嚴格的規范并形成有效的碳定價,這些都離不開政府的努力。同時金融系統也要發揮積極的推動作用,將資金引入與可持續發展目標和綠色經濟要求相一致的企業和項目中來。

      加速完善碳市場建設

      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執行所長張希良表示,中國目前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已經覆蓋了一些能源密集型行業,預計未來將加速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建設,并覆蓋其他的行業和領域,為低碳能源轉換和實現2060年碳中和目標奠定基礎。

      國際金融論壇(IFF)大會主席周小川指出,二氧化碳排放市場在性質上是一種金融市場,也是綠色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是二氧化碳排放分配使用的一種機制,更多是以供求關系為基礎,涉及到多種不確定性的風險定價市場,更是一種跨區配置投資以及風險管理的市場。

      “實現碳減排和碳中和要明確主要依靠什么樣的激勵機制,這個激勵機制應該來自于碳市場?!敝苄〈ㄕf,未來的碳中和計劃需要許多行業參與進來,需要給各個行業有關碳排放和未來減排的計劃以及有關新技術、新工藝的減排效果制定參數。

      美國能源基金會中國區首席執行官兼總裁鄒驥表示,在進一步推動碳市場建設過程中,需要把碳市場和資本市場、金融有機聯系起來,只有這樣,才會有一個真正把碳排放量作為要素去進行配置的市場,也才會真正利用市場來發現和形成價格。只要有市場形成的碳價,資本就會流向碳減排或為低碳技術的開發提供激勵,投資和技術創新所帶來的碳排放配額節省,就是收益。當下有很多潛在的投資和創新機會,為碳金融和綠色金融發展提供了方向。

      關于碳市場國際合作方面,周小川表示,中歐之間、亞歐之間的合作具有很大潛力,也有很大必要性。他建議,碳市場要進行連接,并建議在中歐或亞歐之間研究建立一個專項基金,專門處理跨歐亞交通的排放問題,按照碳排放價格將收入交給基金,用于減排、零排放的新型交通或其他減排、碳沉降方面的應用。張希良認為,中國、歐盟也可以攜手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共建全球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大力發展綠色金融

      “綠色金融是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重要途徑。當我們談綠色金融、碳中和的時候,不僅僅是在談保護生態環境、應對氣候變化,實際上也是在談如何重構我們未來的增長路徑?!编u驥說。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行長金立群表示,在疫情背景下重啟全球經濟,要與新型發展模式并行,要在發展過程中提高生態環境保護意識。金立群指出,最迫切需要資金支持的是可再生能源、新材料等領域,這些可以減緩資源枯竭進程的領域、能夠讓世界變得更好的科技,仍然遭到忽視,原因僅僅是投資者認為這些領域投資風險較高、難以預料,甚至沒有投資回報。他強調,金融機構應負起責任,重新思考發展融資的途徑。

      全國政協常委、農村農業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吳曉青表示,“十三五”以來,我國在綠色金融標準、激勵機制、環境信息披露、產品創新、地方試點等領域均取得了全面進展,初步建立了支持綠色金融發展的綜合政策體系和市場環境。綠色金融在推動經濟綠色轉型和高質量發展以及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國綠色信貸余額超過11萬億元,居世界第一位;綠色債券存量規模1.2萬億元,居世界第二位。

      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巡視員葉燕斐強調,金融機構應把應對氣候變化作為公司治理的一個重大課題來進行研究。他指出,氣候變化對于經濟的影響、對金融業的影響、對風險的影響都是全面、持久的。金融機構在授信和管理制度上,包括客戶的篩選、盡職調查、評審、貸后投后管理、合同約束方面都要考慮氣候變化的風險,在資產配置上要盡可能減少高碳資產的配置,同時注重氣候融資創新,促進金融業的綠色轉型。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91精品成人福利在线播放| 久久久精品午夜免费不卡|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搜索 | 亚洲av日韩专区在线观看|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护士| 国产精品白丝在线观看有码|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2020|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超人| 99热在线日韩精品免费|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专区片高清久久久| 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产亚洲日韩在线三区| 国产精品成在线观看|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97视频精品视频人人一二区| 国产精品免费网站|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 99re在线精品视频免费|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66| 精品999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一在线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 竹菊影视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 麻豆成人久久精品二区三区免费| 九九精品免视看国产成人|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码老牛影视|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美女WWW爽爽爽视频| 国产精品高清免费网站|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va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久久| 国产精品午夜国产小视频|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无码| 国产999精品久久久久久|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浪潮| 国产91在线精品| 久久人人超碰精品CAOPOREN| 久夜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免费| 久久国产精品一区|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