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洪水風險管理應注重哪些方面?
近年來亞洲的洪災情況如何?全球有哪些有效的洪災防治與應對措施和方法?如何綜合考慮災發生后的環境風險管理?日前,本報記者就相關問題采訪了亞洲開發銀行東亞局環境、自然資源和農業處處長張慶豐和亞洲開發銀行東亞局高級水資源專家abindra P·Osti(拉賓德拉·奧斯蒂)。
中國環境報:近年來亞洲的洪災情況如何?是否與氣候有關?
Rabindra P·Osti:1995年-2015年期間,亞洲共發生了約2000次水災,造成33.2萬人死亡,另有37億人受影響。在亞太地區,與其他自然災害相比,洪水造成的破壞和人員傷亡最嚴重。因此,提高防洪和災后重建能力成為一些亞洲發展中國家亟待解決的問題。
近年來,隨著工業化不斷推進,氣候變化加劇,導致海平面上升,引發嚴重的颶風和風暴潮,使得洪災發生的風險提高。氣候變化最顯著的特征之一是它對季風的影響,從而改變了降水方式。中國南方地區的降雨方式受此影響發生了變化。
數據顯示,從1951年-1978年,這一地區每兩年至少遭受一次洪災或干旱。通常附近的山區會發生干旱,平原地區遭遇洪水。這也側面證實了位于亞熱帶和溫帶氣候區之間的長江流域是氣候敏感地區。據中國國家氣候變化評估報告,全球變暖將會繼續增加長江沿岸洪水和干旱的發生頻率。
中國環境報:全球范圍而言,有哪些已經被證實有效的洪災防治與應對措施和方法?能否舉例說明。
張慶豐:在許多國家,新的洪災治理方法正在取代傳統的洪災被動響應措施。雖然綜合性洪水風險管理原則十分普遍,但不同地區因其社會、經濟、氣候和其他地理、物理條件的差異而采取了不同的措施。
荷蘭就是經常遭遇嚴重洪災的國家之一。多年來,荷蘭探索出“與自然共建”和“為河流留出空間”的洪災防治舉措。比如,在荷蘭第二大城市鹿特丹和中部城市烏得勒支市,就對基礎設施進行了綠色和智能化的設計,被用于加強城市彈性、升級景觀規劃等方面。由于氣候變化的因素,荷蘭未來的降水規律將發生變化,從而導致荷蘭的河流流量將繼續增加。因而,“為河流留出空間”是荷蘭當前降低洪災風險的關鍵措施。目前,荷蘭區域水環境管理者多用城市的景觀設計和空間規劃,作為儲備洪水的潛在空間。如果出現強降水,一些景觀設計將足以保證水流一直儲存到水位恢復正常為止。
同時,中國武漢的海綿城市建設也是一種應對洪災的典型經驗。為了減少洪水的風險,武漢城市設計工作者在長江沿岸建造了寬敞的中央公園,由人工濕地和池塘、草原和可滲透的人行道組成。這些會在下雨時收集多余的水,然后將其集中到地下水庫中,一旦水位下降,便將其緩慢釋放回環境中。這種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使城市地區具有更大的抗洪能力,并保護公民免受洪水風險的影響。現在一些國家在城市規劃中也借鑒了類似的設計。
Rabindra P·Osti:無論是實際操作還是對于環境的考量,過去單一的修建大型水庫等傳統措施已不再可行。在大型江河流域,嚴重的洪災不僅來自主干河,也來自中小河流被城鎮化的支流流域,因為有些支流流域也會頻繁發生破壞性極強的山洪和山體滑坡。這些危害不能用傳統方法進行管理。
現代洪水風險管理要求重點圍繞整個流域進行空間、功能和制度上的整合。在進行空間整合時應認識到,洪水風險管理(如城市防洪措施)將改變流域內其他地區(特別是下游地區)的洪災風險。
中國環境報:洪災將對生態或環境帶來什么影響?
張慶豐:在衛生設施不足的地區,洪水會導致廁所管道溢出,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和總體環境惡化。此外,洪水會導致河岸侵蝕和坍塌、山地遭到侵蝕和切割,導致山坡和山嶺地區易出現滑坡,對人類構成威脅。因此,改善公共衛生條件、保證相關基礎設施安全、抗風險性強,對保護洪災發生時人類和環境健康同樣十分重要。
中國環境報:如何綜合考慮洪災發生后的環境風險管理?
Rabindra P·Osti:綜合洪水風險管理雖然有挑戰性,卻能鑒別哪些方法可產生更可持續的結果。例如開展將廢水、固體廢棄物管控和洪水風險治理相結合的跨部門項目等,從而共同改善水質、降低洪水風險等。
當前,我們在制定洪水風險管理策略時應認識到,氣候變化只是影響未來洪水沖擊的幾個因素之一。我們必須通過確定洪水與環境和生態系統之間的聯系,指導現代洪水風險管理。我們采取的洪水治理方式,可能會降低水質,或導致河道不穩定,從而改變河流和洪泛區的環境。洪水治理還會改變水流的季節分布和空間分布。進而,這些環境變化會危及生態系統及其資源(魚類、食物和纖維)的可持續性。我們認識到,洪水風險管理本身并不能實現防洪功能,但是對流域發展進行更好的規劃和設計,的確可以做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洪水風險。
中國環境報:您對中國加強洪災防治和應對有何建議?
張慶豐:我認為修復老化的防洪措施,如堤壩和水庫是至關重要的。中國有8萬多座水庫,其中有5萬座在長江流域,它們的蓄水量目前還達不到預期的水平,有時會出現滲漏、應急排洪能力不足等情況。與建造新的水庫相比,對這些水庫進行定期修復是加強防洪減災的一種高效的、節約成本的方式,并且對環境和人類的不利影響較小。
另一個建議是適當引入金融機制。這些金融工具可以降低受影響的地區、社區和家庭財產損失的影響。這不失為一種加強生態系統適應能力的新興機制,目前在中國還有不小的空間有待開發。政府、國際金融機構、私營部門、研究機構和民間社會組織可以在應對洪災風險的相關金融機制方面進行一些嘗試。
本報記者鄧佳對本文亦有貢獻
相關鏈接
世界上嚴重的洪災還有哪些?
圣費利克斯洪水
圣費利克斯洪水被認為是歐洲歷史上最嚴重的洪水災害,發生于1530年。風暴過后,洪水橫掃了英國的肯特郡和埃塞克斯郡,還摧毀了歐洲其他地區,洪水徹底摧毀了荷蘭澤蘭省的大部分地區,澤蘭的第三大城市蘭斯瓦勒也完全被摧毀。另外18個村莊也盡數被毀。據悉,圣費利克斯洪水造成了10萬人死亡。
越南洪水
越南洪水發生在1971年越南的首都河內,這場洪水導致至少10萬人死亡。當時,盡管有堤防系統、上游水庫、泄洪和保留區,以及其他旨在保護這一地區免受洪水侵襲的措施,但是洪水仍舊席卷了整個地區,淹沒了4個省,摧毀了價值10億美元的財產。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說法,河內和紅河洪水是20世紀最嚴重的洪水之一。
圣盧西亞的洪水
荷蘭對洪水并不陌生,這個小而有影響力的國家以其沼澤地形、精心設計的水壩和堤壩而聞名。1287年,一個巨大的風暴襲擊了荷蘭海岸,并引發消除幾個村莊的洪水。據悉,當時因洪水勢頭強大,以至于阿姆斯特丹的內陸村莊突然變成沿海地區,這場洪水導致超過5萬人喪生。
1949年東危地馬拉洪水
1949年東危地馬拉洪水是熱帶風暴變成危地馬拉南部海岸的颶風,導致該地區最具破壞性的自然災害之一。有關損害程度的信息很少,但有些人估計死亡人數高達4萬人。洪水是從大西洋和太平洋沿岸襲擊北美的特別強烈的颶風季節一部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